本網綜合消息: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州縣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解決牧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始終以解決群眾最急需、最緊迫、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修建了夏圖村、科爾牧業村、烏拉斯&村等六個村的畜牧業飲用水井。
談起以前的畜牧飲用水,牧民們直搖頭。由於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落後,依然採用最原始的融雪水、拉水飲用模式,六個村難以擺脫畜牧飲用水困難的窘境。隨着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鄉村兩級黨組織一直在艱辛探索,尋找出路。鄉黨委、政府想群眾所想、解群眾所難、幫群眾所需,召集村“兩委”科學謀劃推進修建水井的具體思路,積極爭取州、縣支持,將此事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經過實地調查、研究分析,形成專題調研報告,與縣水利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修井時鄉黨委政府、水利等各部門發揚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為民精神,踐行肯實幹、勇作為、敢擔當的工作作風,在多方努力下,徹底解決了飲用灌溉難的問題。2022年六口井修建成功,為群眾灌溉用水、增産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切實把群眾工作“幹”到了群眾家門口。
“現在草場裏有了水井,終於能就近取水了!” 39歲的桑布是居住在諾木洪村的一位牧民,家裏有300余頭牛羊,她説話時情緒激昂:“春草場在離定居點60余公里的崑崙山深處,海拔3200多米、我們吃水和牧畜飲水全靠當地的一眼泉水;夏秋草場,距離春草場30余公里,牧民吃水、牛羊群飲水,全都依靠山上雪水融化匯成的河流;返回冬窩子的時候,我們要鑿開河面上的冰,融化後才能使用,十分不便。打了井之後,我可以直接從水井取水,用來做飯和澆菜,太方便了。”
民生為本、民生為重、民生為先。修建水井不是解決民憂的終點,而是起點,鄉村振興的活水在源源流淌,巴隆鄉黨委政府將在黨的引領下,續寫為民服務的永久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