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21日電(記者張子琪)“啪嗒,啪嗒……”在一間圖文廣告店裏,馬博文坐在電腦前,慢慢拖動鼠標、敲擊鍵盤,他在為一家店舖設計門頭。
28歲的馬博文家住青海省西寧市。“因小腦萎縮,快10歲的時候,全家只有我還沒上過學。”馬博文説,自己渴望校園生活,想和其他孩子一樣去普通學校讀書,“雖然身體有殘疾,但除此之外,我認為大家都是一樣的。”

5月18日,馬博文(右一)在教夥伴電腦操作技巧。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上學時確實吃了不少苦,但我是快樂的,因為努力了,才會有希望!”馬博文從一點一滴學起,抱着不放棄的態度,他一路從小學念到大專畢業。“大專學信息技術專業,有平面設計的課程,加上勤工儉學時在廣告公司實習的經歷,我覺得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2021年,馬博文向殘聯諮詢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得知西寧市城中區殘聯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正在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臨街鋪面的消息。“不僅免了房租、水電等費用,還幫我購置了打印機等設備,解決了後顧之憂。”馬博文説。

5月18日,馬博文在自己的圖文廣告店舖為顧客複印材料。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西寧市城中區殘聯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陳婷介紹,本着“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服務理念,中心將一樓7間臨街房屋無償提供給殘障人士,作為創業、就業鋪面使用,減輕他們的創業壓力。同時為就業困難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輔助性就業崗位。
來到西寧市龍泰社區一家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近500平方米的房間裏,十幾名殘障人士正在分裝餐具包,他們分工明確,工作井然有序。
“最近訂單多,基本每週工作日都有活幹,每天工作大約3個小時,累了大家就聊聊天,或在康復區鍛煉一會兒。”31歲的王雅婷患有肢體殘疾,一年前她和愛人都在這找到了工作,“忙點好!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

5月18日,在龍泰社區一家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殘障人士在分裝餐具包。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近年來,西寧市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與新業態新模式有機融合。西寧市殘聯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妍玲説:“以日間照料中心、殘疾人之家等為主陣地,重點發展一批以智力、精神為主要人群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全市194名殘疾人在18所輔助性就業機構參與就業。”
“去年有近2萬元收入,給家人買了禮物。再努努力,爭取將來買套房子,有個屬於自己的小家。”談到未來的規劃,馬博文開心地笑了。
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