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走上致富的“羊”光大道

2023-05-17 14:38:41 | 來源: 青海日報

  立夏后的青海湖畔,依舊寒意陣陣,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的養殖棚裏,一隻只體白毛長的白藏羊正在安逸地覓食。

  寧夏村是一個藏族聚居的純牧業村。近年來,寧夏村依託特色品種白藏羊,通過發展白藏羊高效養殖,在做好白藏羊品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同時,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增收之路。

  泉吉鄉人少地多,有養殖白藏羊的傳統,在長期的養殖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在養殖過程中串種、零散養殖收益低、風險大等不利因素也逐漸暴露出來。

  張興隆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黝黑的皮膚和粗糙的雙手,是個放牧的好手,説起以前的養殖方式張興隆不由嘆氣:“羊吃草多還刨草根,草場壓力大,母羊不長膘、奶不好,來年生出的羊羔質量差、成活率低,牧民就會買更多羊,一下就進到惡性循環裏,不僅草場退化嚴重環境被破壞,還會出現種群混亂、雜交等問題,導致羊的肉質、膘情直線下降,市場上對我們剛察藏羊的需求也就小了。”

  剛察縣為打破傳統畜牧業養殖模式實現草畜平衡科學化養殖,形成農牧區畜牧業發展良好效應,助力鄉村振興,在各鄉鎮積極推廣“黨支部+公司(合作社)+生態家庭牧場+農牧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作用,鼓勵農牧民群眾通過加入合作社和生態家庭牧場的方式,學習規範化養殖,提高養殖效率,助力農牧民群眾增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達到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的多重效果。

  5月6日,在寧夏村的黨員活動室內,全國勞動模範、黨支部副書記才保,正在為群眾做思想動員:“我們以前飼養的方式已經落後了,不僅羊的膘情上不去,草場也在逐漸退化,再繼續按照老辦法養羊,以後養殖的條件會更艱苦,所以這一次白藏羊高效養殖規劃是我們村的一次機會,如果幹成了全村每個人的收入都會翻一番”。

  在剛察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泉吉鄉黨委的安排部署下,才保率先提出了寧夏村白藏羊高效養殖方案,為打消村裏人的顧慮,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更興才讓與才保帶領班子成員、黨員、致富帶頭人,整合村裏240平方米暖棚28幢共計6720平方米,冬春草場1503公頃,為白藏羊高效養殖打下基礎保障。並通過動員本村5名養殖戶,在全村起到帶頭示範作用,看著村黨員幹部天天為白藏羊養殖的事情四處奔波,村裏人也看到了村“兩委”的決心,激發了大家的幹事創業的信心。

  寧夏村黨支部通過培訓、入戶指導等方式,在試點戶之間大力推行“統一飼養、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輪換”的科學養殖技術。

  在黨支部的引導、支持下,張興隆早早就成為了村裏示範戶中的一員,談到和以前的不同,張興隆高興地説:“現在鄉上推行的白藏羊高效養殖技術,確實相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羊羔成活率變高了,不僅個個膘肥體壯,肉質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等到可以出欄的時候,我的收入也能比以前提高不少。”

  去年年初,和妻子商量後,張興隆拿出40萬元,蓋起了別墅一樣的二層小樓,同村的村民看到張興隆家的變化,也開始主動去學習科學高效養殖的技術,走出自家的“致富路子”,也希望在日後蓋起自家漂亮的“二層小樓”。

  為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參與白藏羊高效養殖的積極性,泉吉鄉整合450萬各類專項資金,建設寧夏村哈達家庭牧場,推動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去年,通過縣上舉辦的綠色有機畜産品推介會,不僅增加了村裏的出欄量也讓我們白藏羊的品牌進一步讓市場熟知,2022年我們村累計出欄羊1.3萬餘只,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43萬元,較前一年有了顯著增長。”更興才讓高興地説。

  草原上的一隻只白毛羊,成了村民眼裏致富的“喜羊羊”。(記者 尹耀增 通訊員 剛組)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