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朝着同德縣尕巴松多鎮巴溝鄉然果村方向行駛60公里之後,我們抵達了目的地——居布林場。
居布林場是同德縣三大國有林場之一,是該縣生態環保的重要區域。從林場大院再向裏走五六十公里,就是護林員們每日巡邏的居布林區了。
一大早,護林員多傑和其他五名護林員已經檢查好了摩托車,並拿起了行李,準備駛進大山開始一天巡邏。

路況並不樂觀,一路跋山涉水。顛簸着走過一段崎嶇的山路,轉眼又進入了一段乾涸的河床,河床裏的石頭異常鋒利。“雖説這條路相對平坦,但是一不小心就會劃破輪胎,沒有摩托車的話,今天就得在這裡過夜咯。”性格爽朗的多傑開玩笑説。
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之後,護林員們的摩托車在一座被當地人稱為“夏普頓”的山前停靠,“接下來就只能步行進山了。”多傑指着前方一條石頭和樹根鋪就的“小路”,示意我們跟過來。
一側是怪石嶙峋的石壁,一側是荊棘叢生的山坡,遇到艱險的路段時,得依靠抓着樹和石縫使力才能前進,手腳並用、一步一爬……這些動作已經是多傑和同事們重復過上千次的日常寫照。
“今天我們只是‘小巡’一下,平時巡山一圈需要20多天。進山之後的林區有固定的隊員休息室,若是實在走得太遠,就會待在牧民的帳篷裏休息。”多傑回憶起每次的巡山經歷,都會感慨萬千。“我們巡山都是結伴而行,有時睏了就靠着樹瞇一會,但是千萬不敢睡着,因為居布林場裏經常能碰到狼、麝香、石羊等野生動物,不時也有豹子出沒。”

巡山的經歷在多傑眼裏都是珍貴的回憶,更迭的不僅是磨平的時光,更多的是日新月異的變遷。
如今的護林員人手一輛摩托車,相較於曾經的步行方便太多。林場辦公室裏也通上了電和網絡,用上了“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遠程網絡視頻觀測點。護林員們還可以隨時用手機與家人聯絡。最重要的是,隨着這些護林員對於生態保護的宣傳和對林場身體力行的保護,牧民們的護林愛林意識增強了,人為毀林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在同德縣河北林場副廠長切群加多的巡山日記裏,除了有林地和草原的記錄,還有關於野生動物的。哪的樹被風吹倒了,哪有火災隱患,哪的林子有病蟲害了,哪看見了野生動物……都清清楚楚地記錄着。
河北鄉有野生動物黃羊、馬鹿、旱獺等20多種,各種野生經濟植物有300余種,其中藥用植物有134種。林場面積129萬多畝,其中林地72萬畝,管護面積覆蓋全鄉。

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巡山大部分得靠步行,巡山路程遠的完成一次巡山需要10多天的時間,早上進山就得把中午的乾糧準備好。喝溪水、吃饃饃、冒寒風,切群加把這看作是家常便飯。
採訪中,切群加提起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
1995年夏的一天,擔任護林員的切群加獨自一人負責在林場檢查站檢查過往車輛是否運輸有野生動植物。

當時有一輛拖拉機被查出偷運百張野狐皮,還有捕獵夾子,切群加考慮到自身安全就讓他們留下一部分皮子抵現金,算是罰款,拖拉機也就駛出了視線。
傍晚,切群加回到了站所睡覺,不曾想乘拖拉機離開的人又折回了。他們衝進屋子毆打切群加,搶回了皮子又把他拖上了拖拉機。直到第二天天亮,一位放羊的牧民發現了從山坡滾落在山腳下處於昏迷的切群加。
被送往醫院的路上,切群加向民警説出了事情的經過,公安部門迅速佈置警力實施追捕,當天就在同德縣通往澤庫縣的岔路口截住了拖拉機,最終不法分子得到了法律的嚴懲。

一個月後,切群加康復出院,家人不讓他再當護林員,可他還是很堅持。切群加被調往巴溝鄉居布林場工作,2004年他又回到了河北林場直到現在。
在20多年的巡護生涯中,切群加遇到過多次突發事件,工作中從未喊過苦喊過累,永遠是面帶微笑地把每一份工作做好、做完。
多年來,他的足跡幾乎遍及了整個林場。他常説,越是天氣惡劣,就越要加強巡護,絕不能給盜伐林木和亂捕濫獵等違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不過巡山路上也有樂趣和刺激,那就是河北林場的野生動物。切群加説,最憨厚的是旱獺,最警惕的是馬鹿,最讓人害怕的就是狼。“每次在山裏看見野生動物自由自在,就會感覺非常親切,就像是在看自己家養的牲畜一樣。”切群加説這話時顯得很平靜。

多年來,海南州各地林草長、護林員們每日重復着一件事,簡單和平凡背後,是責任、是奉獻,更是使命和擔當,他們將初心不改,在新的征程中接力續寫生態海南的綠色故事。
一陣清風吹來,山裏的樹枝歡快地擺動着身軀。切群加説,河北林場的景色在黃昏時最美。向遠處望去,光影投射,余暉塗抹,漫山遍野都是金光。日復一日地守護着腳下這方熱土,他和同伴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到非常榮幸。
採訪手記:平凡的背後是奉獻
巡山護林是一份看似簡單的工作,可是,假如沒有這個崗位,沒有眾多普通的生態護林員,沒有他們無數個日夜的堅守,那一棵棵樹、一片片林的安全就會難以保證,一批又一批的護林員日夜堅守在崗位上,築起了一道森林“防火墻”。
同德縣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生態護林員項目建設管理與林長制工作充分結合,精心組織實施,靠實各方責任,使生態護林員切實擔負起林草資源保護的重任,加快推動了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一是生態護林員穩定增收。促進了生態護林員家庭收入穩步增長,通過有組織的教育引導,讓生態護林員提高了思想認識,增強了自信,增加了致富奔小康的動力和能力。二是林草資源得到有效管護。通過生態護林員的管護,林區放牧現象明顯減少;亂挖亂採亂佔林地現象基本杜絕;森林火災隱患得到及時消除;森林病蟲害能夠及時上報,進行有效防治,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三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通過生態護林員日常宣傳和帶動,全民建設生態文明意識明顯加強,使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當地群眾的愛綠植綠護綠意識明顯增強,加快了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步伐。(記者/許祥虎 同德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南周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