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3.0%……在國內外複雜經濟形勢、疫情防控等多重壓力下,今年1到4月寧夏交出了經濟發展量質齊升的“答卷”。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寧夏馭穩投資“馬車”,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穩”的基礎,積蓄了“進”的力量。
馭穩“駕轅之馬”産業發展“成色”足
近日,浙江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93億元新建的6GW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和5GW光伏發電項目在寧夏鹽池縣開工,這是寧夏今年實施的重點産業投資項目之一。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實現工業産值144億元以上,帶動5000人就業。
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投資是穩增長的“駕轅之馬”。面對國內散發疫情影響和不確定性上升的經濟環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今年以來,寧夏“集中精力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高質量項目”,穩住擴大有效投資基本盤。今年1到4月份,在國內疫情衝擊明顯的背景下,寧夏固定資産投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同比增長10.5%,高於全國3.7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九位,高於西部地區2個百分點、位居西部第四位。
産業興則經濟興。上半年寧夏集中開工的兩批重大項目中,1124個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總投資7228億元,佔整體項目總投資的87%。其中,“三新”項目405個,總投資4402億元,佔産業項目比重達61%。産業投資“含綠量”越來越高,讓寧夏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
寧夏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處處長張釗説:“寧夏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能源轉型發展、‘東數西算’等政策機遇,謀劃實施了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涵蓋了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高端製造等諸多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實現了速度快質量優。”
與此同時,作為穩投資的重要力量,寧夏民間投資活力也在不斷增強。今年1-4月,寧夏民間投資表現亮眼,同比增長9.5%,高於全國4.2個百分點,佔比達到61.2%。“寧夏的民間投資中,製造業是主角。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高漲,體現出民營企業對寧夏投資環境的信心和企業家對於在寧投資的樂觀態度。”張釗説。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説,寧夏發展新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政策和産業優勢,公司將加大投資力度,帶動産業鏈夥伴合力打造硅料、拉棒切片等光伏全産業鏈。
綠色“蝶變”破題高質量發展
寧夏寶豐能源集團電解水制氫生産車間內一派“綠意盎然”:綠色的地面,綠色的墻面標語,綠色的輸氫管道,就連車間外立面也“穿”上了綠裝。遍佈工廠內外的“H2”符號,提醒着每位來訪者,這裡産出的主要産品是“綠氫”。
據介紹,該項目創新利用“風光互補”模式發“綠電”制取“綠氫”“綠氧”,並將“綠氫”“綠氧”直供化工系統替代化石能源生産高端化工材料,從而實現節能降碳。
“目前,我們正在不斷擴大‘綠氫’生産規模,未來將達到百萬噸産能,向全球最大的‘綠氫’供應商邁進。”寧夏寶豐能源集團總裁劉元管説。
今年3月,寶豐集團200GWh鋰離子儲能全産業鏈項目正式開工,項目採用全産業鏈新發展理念,上一個單元的産品是下一個單元的原料,構建起集“光伏自備電站、磷酸鐵鋰、人造石墨及電解液生産、電芯模組及PACK製造”於一體的完整綠色儲能全産業鏈。
此外,寶豐集團還將打造全國首個大型“三綠項目”,用光伏電站、風力電站發出的“綠電”生産光伏板的原材料晶硅等“綠色材料”,再通過拉晶切片製造“綠色設備”,開闢出一條“低耗能、低排放、低成本”的碳中和工藝路線。
寶豐集團加速綠色“蝶變”,是寧夏促進節能降耗和碳減排、尋求綠色發展的縮影。經過轉型升級,寧夏一些傳統企業也開始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作為一家傳統的大型冶金企業,位於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的寧夏吉元循環發展有限公司(吉元集團)通過對工業尾氣、固廢等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探索出一條循環産業的發展路子。
據介紹,吉元集團實施的冶金工業尾氣生物發酵法制燃料乙醇項目,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礦熱爐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氣體轉化為燃料乙醇,並獲取副産品飼料蛋白,實現了工業尾氣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
“該項目將含有一氧化碳的工業尾氣變成清潔燃料的最終産品,實現了碳捕捉、碳利用,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8萬噸。與傳統鐵合金工業尾氣燃燒發電工藝相比,該工藝可減少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67%。生産過程中可實現二氧化碳一次減排約30%。”寧夏吉元集團總經理莫軍紅説。
靠前服務提升發展“軟實力”
“作為企業,真的非常感謝興慶區政府的熱情和務實,也深切感受到這裡營商環境優良。”最近忙着給公司“搬家”的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寧夏區域負責人佟祥婷對銀川市興慶區提供的高效服務連聲稱讚。
“在了解到企業目前的辦公場所與企業整體定位、未來發展、資源配備等方面契合度不高的困難後,興慶區迅速幫助我們對接數字經濟産業園,還給予了租金的優惠。”佟祥婷説,“搬家”後,企業的房屋租金將從每月每平方米44元降至16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租金成本。
企業獲得感的提升,得益於寧夏近年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為企業投資發展、幹事創業提供的高效服務。
近年來,寧夏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持續迸發。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自治區本級政府部門行政職權由6264項壓減為1930項,全區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累計壓減70%以上;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企業開辦環節壓縮83%,全區1個工作日辦結率達到100%;聚焦“准入不準營”難題,推進照後減證、並證,直接取消審批54項、審批改為備案15項、實施告知承諾35項;探索“告知承諾”“用地清單”管理,強化聯合測繪、聯合審圖、聯合驗收,提升投資和建設審批便利度……
一系列“硬舉措”的落地實施,提升了寧夏政務服務的“軟實力”,為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截至2022年3月底,寧夏市場主體總量達到72.53萬戶。
寧夏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郝留虎説,寧夏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圍繞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整合各類便民政務服務資源,確保市場主體享受貼心服務、獲得暖心支持、助力順心發展。
今年6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對寧夏當前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予以立法確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朱赟説:“條例的頒佈實施,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有利於不斷吸引更多高端資源要素凝聚,吸引人才、資本、技術、品牌匯聚,為創新發展打造良好的‘軟實力’。”(記者 王永前、何晨陽、甦醒)
責任編輯:紀桂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