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喬和小喬的紫色夢想
2022-02-16 08:34:1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2月15日電(劉海、任瀟源)寧夏吳忠,紅寺堡區。羅山腳下,一串串紫色小葡萄有著大大的魔力——它們不僅改變了喬文生一家人的生活,還承載著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在這片昔日亙古荒原、如今已成綠洲的熱土上,喬家父子和定居于此的23萬移民一樣,為夢想打拼,也讓夢想開花。

  20世紀90年代,為從根本上解決寧夏南部山區貧困問題,國家實施扶貧揚黃灌溉工程。通過一級級泵站,黃河水被揚高數百米後引入荒原,為這片不毛之地帶來綠色與生機。此後,陸續有23萬移民從南部山區搬遷至此。

  2003年,在政府統一組織下,喬文生一家從同心縣新莊集鄉關口村搬遷到紅寺堡區紅寺堡鎮中圈塘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了根。

  “搬遷之前我們都是靠天吃飯,養羊營生,一家人只能勉強生存。”55歲的老喬回憶,搬遷之初,他和鄉親們也只是依靠種玉米、挖甘草維持生活,辛苦一年下來,收入僅夠填飽肚子。

  為了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依托地處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黃金産區的地理優勢,紅寺堡區調整産業結構,于2007年起發展葡萄産業,並將其作為主導産業大力推廣,確定中圈塘村為第一個整村種植釀酒葡萄的村莊。

  老喬積極響應號召,帶頭將家裏的20多畝地種上了葡萄,成為村子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剛開始種時心裏確實沒底。過去在老家,葡萄見都很少見,更別説吃葡萄、種葡萄了,但看到政府派了技術員到田裏指導,還免費為我們提供架桿和架絲,給我們生活補貼,顧慮漸漸被打消了。”老喬説。

  靠著能吃苦、肯鑽研,還有一份“把日子過好”的樸素心願,老喬很快在葡萄種植方面“上了道兒”。“我一天檢測三次溫度,慢慢摸到了規律,精心管護、控制産量、提高品質,才能種出好葡萄。”

  好葡萄帶來好收成,好收成兌現好生活。

  中圈塘村有7900畝土地,其中種植葡萄3500畝,農戶家庭收入60%來自葡萄種植。2017年,中圈塘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就達到6000元,順利實現了脫貧銷號。

  “種葡萄的效益比種玉米好多啦,三四畝玉米的産值還沒有一畝葡萄的産值高。家裏住上了磚瓦房,開上了小轎車,這些變化都有小葡萄的功勞。”老喬笑著説。

  葡萄改變了老喬一家的生活,可談起和葡萄的首次“交鋒”,兒子喬英波的回憶並不美好。

  “高考完我在葡萄地裏剪了三個月的枝,開學的時候我成了全班臉最黑的那一個,還幹得直掉皮。我當時可討厭葡萄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幹這一行。”小喬坦言。

  上大學時,小喬學的是畜牧專業,因為“是父親給挑的,不算太喜歡”。畢業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羅山酒莊參觀,被酒莊優雅的環境和現代化工藝所吸引。“感覺酒莊比牛棚羊圈幹凈多了,我那時對人生還沒有清晰的規劃,莊主讓我跟著一起幹,我就轉了行。”就這樣,小喬加盟酒莊,先跟釀酒師學習,隨後又去寧夏大學專修釀酒管理。

  “剛開始時不敢上手,害怕失誤,畢竟一桶酒的價值很高。莊主給了我極大的鼓勵,讓我放心大膽地去做,慢慢地我掌握了釀酒的技術,並有了自己的想法。”小喬説。

  先傳承而後創新。入行九年,小喬從學徒成長為酒莊首席釀酒師,延續著父親的“紫色夢想”。近年來,他用父親種植的葡萄釀出的葡萄酒在國內外的大賽中多次獲獎,這給了父子倆滿滿的成就感。

  春節前夕,小喬設計推出一款更適合年輕人消費的“甜紅”酒,希望用這款産品進一步提升知名度。“葡萄酒是一張‘紫色名片’,期待更多人能品嘗到紅寺堡産區的好酒。”他説。(完)

責任編輯:張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