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菜單”化解移民群眾心頭梗
2022-01-21 19:50:3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1月21日電 題:解憂“菜單”化解移民群眾心頭梗

  新華社記者何晨陽、馬思嘉

  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因地界問題鬧了十幾年矛盾的一對叔侄,最近終於握手言和——這源於他們共同點了一份“菜單”。

  叔侄倆的矛盾源於一件小事:侄子建好房屋後,下水隨管道流到了屋後叔叔家的地裏。叔叔要求侄子改建下水管道,侄子發現要改建就必須拆掉房屋內地板和院內混凝土地面,工程量大、費用高。由此引發的矛盾在雙方心中“梗”了十幾年,其間,兩人都揚言要向對方“下手”。

  在一次入戶走訪時,紅寺堡鎮派出所民警無意中了解到這起叔侄間的矛盾。“小矛盾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變成案件,所以必須要主動了解、化解群眾矛盾,少發案勝於多破案。”紅寺堡鎮派出所羅山警務室社區民警虎亞東説。

  虎亞東將二人請到辦公室,拿出一本印有調解員照片、簡歷和擅長領域的“菜單”,讓叔侄二人從中選出雙方都信任的人來進行調解。

  選定調解員後,只需一個電話,被“點單”參與調解工作的國土資源及綜治辦工作人員、轄區警務專幹、人民調解員、村幹部等便攜帶資料共赴現場。

  做完前期工作後,幾位調解員對叔侄雙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出了“雙方各讓一步、留出一米當作院落交界”的建議方案。在大家的説服與見證下,叔侄二人握手言和,十多年的“梗”通了。

  紅寺堡區是我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虎亞東説,在這裡,地界、婚姻等糾紛並不少見,矛盾糾紛出現苗頭就必須化解。

  為了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紅寺堡區秉持“矛盾就是警情、調解也是執法”的態度,自2019年起探索運用“菜單式”矛盾糾紛調解法,以派出所調解室為載體,對接司法、民政、國土等多個部門,並聘請執業律師和群眾口碑好、威望高、調解能力強、方法靈活的村民群眾組成調解隊伍,將調解員基本信息和簡歷製作成“菜單”,讓矛盾糾紛當事人“點單”時有的放矢。同時,“菜單”中所列的調解員還會根據工作調動情況進行動態增補。

  據了解,自“菜單式”矛盾糾紛調解法實施以來,紅寺堡區共成功調解群眾矛盾糾紛600余起,調解成功率超過90%,轄區治安持續向好。

  “撬動社會資源助力矛盾糾紛化解,有效提升了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紅寺堡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楊平説,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壯大調解員隊伍、完善調解機制,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消除在初始階段。(完)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