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月20日電 題:魚池裏的“冰雪夢”
新華社記者艾福梅
一放寒假,每到中午10點到1點,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城郊的四季魚池滑冰場就格外熱鬧,70多名中小學生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短道速滑訓練,小小的身影在冰面上飛馳。這個夏季人們休閒垂釣的魚池成為孩子們“冰雪夢”的起點。
12歲女孩蘇如佳是其中一員。兩年多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一位教練正帶着一群學生在廣場上滑輪滑,覺得特別好玩,便央求媽媽讓她學。
這位教練名叫李旭,是平羅縣春雅冰雪運動俱樂部的創始人,學田徑出身卻癡迷輪滑。一開始,他只是想給任教學校的學生開個社團活動課,讓他們在學習之餘鍛煉身體、放鬆身心。後來,為助力北京冬奧會,他以“輪轉冰”的方式帶動越來越多中小學生參與冰雪運動。
然而,作為一個西北小城,平羅縣全縣沒有一個冰場能讓孩子們常年訓練。春夏秋三個季節他們就在公園、廣場練輪滑,即使到了冬天,因為氣溫原因,也最多只有一個月時間能上天然冰面上訓練短道速滑。有時候,李旭會包車帶孩子們去首府銀川市的冰場訓練,只是時間和經濟成本就高了很多。
“每年寒假我們都會開設短道速滑的冬令營,今年是第四次,北京冬奧會馬上就要開了,孩子們都很興奮,訓練也特別認真。”他説。
這兩年,蘇如佳已多次參加輪滑和短道速滑比賽,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個寒假,儘管“小升初”在即,她還是參加了冬令營。魚池離家有四五公里,媽媽有空時會騎電動車送她去,媽媽忙時她就自己騎車過去。
“確實挺冷的,但穿厚點就行了,能在冰上‘奔跑’感覺特別酷!”蘇如佳説。她依然記得自己第一次穿上冰鞋時的感覺,站都站不穩,不敢滑,十幾天后,等學會滑了,她覺得“我自由了”!
魚池的冰面不是短道速滑的標準場地,有些地方還坑坑洼洼,孩子們在滑的時候尤其需要注意避讓。
“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們的訓練內容和強度卻不‘打折’。”李旭説,前一個小時主要是熱身、講解滑行姿勢等,等孩子們換上冰鞋後就是不停地反復練習,在練習中掌握如何滑行、如何進彎、如何出彎、滑完如何過線等技巧。
三個小時的訓練很累,有時回到家蘇如佳動都不想動,也跟媽媽撒嬌説不想練了,但第二天就又滿血復活了。“滑冰能增強體質,這兩年我感冒少了,還結識了很多小夥伴,比待在家裏好玩太多了。”她説。
從最早三五個娃娃到現在學員超過百人,李旭很欣慰地看到孩子們長高了、懂事了、滑好了。
“我相信‘以體育人’的理念,要想練好任何運動項目,都需要付出努力,孩子們在堅持中培養了堅強、能吃苦的意志,自然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等其他方面。”他説。
李旭的工作也得到了當地教體局的支持。他們積極鼓勵俱樂部組隊參加各級比賽,還專門邀請短道速滑世界冠軍來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而四年多來,有孩子憑藉這項特長升入更好的初中,還有孩子被推薦到北京去接受更加專業的培訓。
“滑起來那種飛翔的感覺特別棒,孩子們都是越滑越喜歡,越喜歡就越能堅持。”李旭説。
因為練了短道速滑,這些孩子對北京冬奧會的關注度更高。他們會看短道速滑的世界盃各站比賽,把武大靖、任子威等名將當作偶像。“我現在打開媽媽的手機,基本就是看短道速滑的視頻,武大靖他們滑得太棒了,看起來特帶勁!”蘇如佳説。
每天訓練結束,回到家的李旭依然不能閒着。孩子們的冰鞋滑一段時間就需要打磨養護來保持冰刀的鋒利,他基本上每天要帶十幾雙冰鞋回去。
“這三四年我就沒有寒暑假和周末,累肯定累,但每個人都會為一些事情而堅持,能讓孩子健康、開心就是成功。”李旭説。(完)
責任編輯:姜雪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