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政協委員馬瑞霞:多舉措推動寧夏水資源節約利用
2022-01-21 16:09:52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1月21日電(記者 楊穩璽)1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寧夏銀川市開幕。寧夏政協委員、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瑞霞向大會提交了《寧夏水資源節約利用》的提案。

  “雖説天下黃河富寧夏,但實際上寧夏水資源稀缺,水源主要依靠過境黃河水,地下水源極少僅佔用水量1%。同時寧夏屬於乾旱與半乾旱氣候過渡帶,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乾旱少雨、蒸發強烈,多年平均降水量僅為180-220mm,蒸發量卻高達1000-1550mm。”馬瑞霞説,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已成為寧夏發展速度的決定因素之一。

  “自2018年以來唐徠渠依託‘第二農場渠量測水設施建設項目’和‘賀蘭縣現代化農業生態灌區建設幹渠量測水設施改造項目’,引黃灌區現代化建設試點先行先試,已完成102套直開口測控一體化閘門改造,閘門自動化屬地管控雛形初見,標段內處、所、段信息化管理形成閉環,實現了水利信息化升級轉型,有助於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馬瑞霞説,當前寧夏在水資源節約利用方面,既有好的典型,也有不足之處。“目前青銅峽灌區隨着供港蔬菜面積逐年增加,機井數量越來越多,造成地下水抽取量逐年增多,這樣下去勢必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據調查目前這部分水量管理有缺失。”

  為此,馬瑞霞建議在推廣先進經驗並加強水源管理的同時,通過保障初始水權,合理配置水資源;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灌溉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水源涵養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寧夏水資源節約利用。

  “首先是大田作物通過精平土地和合理調整溝畦規格等手段提高灌水效率。其次是對排入排水溝的水量進行循環利用。三是適時適量啟用機井進行補充灌溉,循環利用由排滲損失的水量。四是在田化管理時着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馬瑞霞説,寧夏黃河用水主要為農業用水,佔比約為85%左右,應按照“總量控制、定額管理、逐級分配”和“同比例豐增枯減”的原則,全面落實初始水權制度,嚴格控制灌區的農業、生態用水總量,並結合實際在多年分配指標的基礎上,突出實時調度的靈活性,充分發揮“井渠結合、以溝補渠”、機動水泵等多水源聯合調度等灌溉措施、灌溉技術的作用,並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措施,以最大程度減少農業水損耗,節約水資源。(完)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