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新華網 > 新聞中心 > 正文

通訊:花山別墅見證新中國邁向多邊國際舞臺

2017年01月13日 10:19:4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日內瓦1月13日電 通訊:花山別墅見證新中國邁向多邊國際舞臺

  新華社記者施建國 張淼

  距離日內瓦城區約10公里,有一個名叫韋爾蘇瓦的小鎮。在小鎮的偏僻一角,有一座不太顯眼的小白樓。但正是這座小白樓,記錄了國際舞臺的起伏波瀾,也見證了新中國邁向多邊國際舞臺的堅實腳步。由于它坐落的街道外文名含“花山”之意,它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花山別墅”。

  記得首次造訪花山別墅時,記者雖然知道其大致方位,但還是迷失了方向,因為這一區域都是高層樓房,一時還找不到小區入口。濛濛細雨中,一位白發老人倣佛看出了記者的焦慮,未等記者開口,他就指了指一個入口。當問他怎麼知道我要找花山別墅時,老人笑著答道:“我住這裏已經很多年了,來這裏的東方人一般都是來參觀這座建築的。”

  這是一座普通的三層小樓,周圍是林立的住宅公寓。小樓入口處不顯眼的地方,挂著一塊銅銘牌,上面用中法文標注著中國總理周恩來1954年曾在這裏下榻。

  時間回到1954年日內瓦會議。當年會議的主要議題有兩個: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重要國際舞臺上亮相,展示歷經戰火洗禮的年輕共和國的風貌。

  會議于當年4月26日在日內瓦萬國宮開幕,蘇聯、美國、法國、英國、中國以及40多個國家與地區代表參加會議,中國派出了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180多人組成的代表團。

  會議期間,外交鬥爭異常激烈,穿梭談判波詭雲譎。中國代表團面對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強大敵對勢力,談判桌前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周恩來總理舉重若輕、處亂不驚的外交才能,不僅使中國代表團在會議期間廣交朋友,甚至連對手也不得不折服。

  會議通過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奠定了印度支那停戰基礎,在印度支那人民爭取民族獨立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同時,通過日內瓦會議,全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國人民為祖國安全、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為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所進行的不懈努力和作出的重要貢獻。

  而在會場之外的花山別墅,周總理的音容笑貌與外交風採,也成了永久的記憶。

  會議期間,曾有不少外國人士造訪花山別墅,其中有兩位格外引人注目。

  一位是時任英國外交大臣艾登。當時在對華政策上,英國立場搖擺不定,政府內部一部分人希望改善對華關係,另一些人則死心塌地跟美國走,對中國抱敵視態度。

  正是中國代表團曉之以理和周恩來的沉著真誠,使得艾登與中國代表團多次互動,成為赴花山別墅次數最多的客人之一。雙方還就中國向英國派遣代辦達成一致,使雙邊關係向前邁進一大步。艾登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還對做客花山別墅津津樂道。

  另一位就是當時定居瑞士的喜劇大師卓別林。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下,卓別林對中國態度友好,並十分喜愛中國文化藝術。日內瓦會議結束前的一個晚上,周恩來在花山別墅宴請卓別林和夫人,向他們介紹了中國藝術片《梁山伯與祝英臺》。雙方暢敘甚歡。周恩來在花山別墅與外國文化名人互動交流,既增進了外界對新中國的了解,也是對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輿論妖魔化新中國的有力回擊。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馬朝旭大使曾對記者説,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標誌著新中國走向國際舞臺。60多年來,日內瓦見證了中國從國際體係的旁觀者到參與者、建設者和引領者的發展過程。

  在萬國宮走廊,記者與負責聯合國廣播電視事務的官員弗朗索瓦·敘比熱談到花山別墅。這位已在聯合國係統工作18年、有數十次訪華經歷的“中國通”對記者説,隨著時間流逝,許多事件都已成為過去,漸漸被人淡忘,但花山別墅卻時時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因為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種種曲折,邁向國際舞臺的重要見證。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3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