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專訪:“在海外再造一個上海電力”目標可能提前實現——訪上海電力董事長王運丹

2016年11月22日 00:08:54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瓦萊塔11月21日專電 專訪:“在海外再造一個上海電力”目標可能提前實現——訪上海電力董事長王運丹

  新華社記者袁韻

  “我們提出2020年前在海外再造一個上海電力不是盲目的,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有信心實現、並且有可能提前實現這一目標,”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運丹日前在馬耳他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

  2012年,上海電力嘗試布局海外市場。2014年,公司提出“2020年前在海外再造一個上海電力”,國際化經營加速。目前,上海電力日本光伏項目投産並盈利,參股馬耳他能源公司和控股德利馬拉三期電站實現盈利,公司在土耳其的項目成為中企在土最大投資項目。截至2016年6月底,上海電力海外資産總額同比增長56.34%。

  據王運丹介紹,上海電力國際化運營的戰略是建成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形成項目的梯級發展。“經過國際化經營,過去5年上海電力利潤增長了500%。當初提出‘2020年前在海外再造一個上海電力’的具體目標是裝機容量達到560萬千瓦,現在已經實現了一半,明年還要開工一批項目,所以説實現目標沒有問題,而且很有可能會超過預期目標。”

  “我們在海外的項目開始時都是小項目,但是效益都好于可行性研究報告,不光經濟指標和技術指標好,社會效益也非常不錯,馬耳他項目就是這樣一個樣板,”王運丹説。

  2014年,上海電力與馬耳他政府正式簽署協議,上海電力注資3.2億歐元,其中包括投資1億歐元參股新馬耳他能源公司,獲得公司33.3%的股權;投資1.5億歐元增資控股德利馬拉三期電站。

  馬耳他項目迅速實現盈利。2015年新馬耳他能源公司盈利1500萬歐元;2016年1月至10月盈利3600多萬歐元,預計全年盈利超過4000萬歐元。

  除了經濟效益,馬耳他項目還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2015年馬耳他電價降低25%,供電可靠性提高62.7%,百姓生活改善,工商業成本降低,政府負債減少。

  “我們目前在海外沒有獨資企業,都是合作項目,通過我們與合作夥伴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共同創造價值,”王運丹認為,這是上海電力國際化經營的一個“訣竅”。

  王運丹説,馬耳他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北面是歐洲,南面是北非,東面是中東。同時,馬耳他又是歐盟成員國,在法律法規、稅務、資金結算等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馬耳他項目將作為樣板複製到歐洲其他國家以及其他地方。

  近日,上海電力與迪拜阿布拉吉集團簽署巴基斯坦KE(卡拉奇)公司66.4%股權的買賣協議,標誌著上海電力收購KE公司取得了重大的實質性進展。王運丹&&,上海電力將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尋求更多商業機會,與合作夥伴一起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有人説上海電力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老選手’。是不是‘老選手’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要當‘好選手’,”對於上海電力的國際化經營,王運丹充滿信心。

【糾錯】 [責任編輯: 廖威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95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