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關注"一帶一路"

2016年06月06日 19:41:17 來源: 新華社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發布 關注“一帶一路”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余曉潔、王小鵬)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專設“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專題,就陸域7大區域、6大經濟走廊及26個重要節點城市的生態環境基本特徵、土地利用程度、約束性因素等進行了係統分析。數據産品將無償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共用,共同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科技部6日舉行記者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這是自2013年以來,科技部連續第四次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四年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彰顯了中國遙感科技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服務人類社會的積極態度和獨特貢獻。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介紹説,2015年的遙感監測繼續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問題以及熱點區域,選定“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産形勢兩個專題開展監測分析。

  “‘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專題秉承‘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和合作共贏理念,針對沿線區域係統地生成了監測區域陸域與海域現勢性較強的土地覆蓋、植被生長狀態、農情、海洋環境等方面的31個生態環境遙感專題數據産品。這些成果不僅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規劃方案制定提供現勢性和基礎性的生態環境資訊,而且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評估的基準。”李加洪説。

  6大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載體。不同經濟走廊及每個走廊的不同分段的主要生態約束性因素不盡相同,主要有幹旱、荒漠、高山、嚴寒和珍稀生物生境保護等。

  為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報告指出,東南亞區和南亞區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山地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歐亞大陸高緯度地區的亞寒帶針葉林生長緩慢,自身恢復能力差。因此,在規劃和建設中應特別重視這些區域的生態保護。

  主要經濟走廊建設對沿線區域的經濟將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同時也會對走廊沿線的生態環境構成新的壓力。比如,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穿越中國新疆、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幹旱區,荒漠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報告建議,這些地區要以水資源承載力作為約束條件制定區域産業的優化布局方案。在經濟走廊及其節點城市的規劃建設中應加強科學論證。

  根據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産形勢專題報告,2015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産量達27.65億噸,增産476萬噸,同比增長0.2%。報告預測,2016年中國夏糧産量受單産下降和種植結構調整雙重影響,將下降至12177萬噸,降幅為2.9%。

  2015年度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産品均同步在國家遙感中心門戶網站、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用平臺和中國搜索門戶網站上發布。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89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