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聞分析:黎巴嫩總統選舉為何39次無果

2016年05月26日 13:17:2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貝魯特5月25日電(記者李良勇)截至25日,黎巴嫩總統職位空缺已滿兩年。黎巴嫩議會39次推遲總統選舉投票,預計下次投票于6月2日舉行。

  總統選舉為何“難産”?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政治派別爭鬥不休,地區及國際因素也左右著該國政治進程,這導致總統選舉短期內恐難有結果。

  憲法規定,總統每屆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且通過議會選舉産生,議會只有在三分之二以上議員出席情況下才能舉行總統選舉。本屆議會有128名議員,總統選舉投票所需最低法定人數為86人。

  2014年5月25日,時任黎巴嫩總統米歇爾·蘇萊曼任期結束。在此之前,議會于當年4月23日舉行總統選舉,但幾名候選每人平均未能贏得當選所需的三分之二選票,導致未能産生總統。

  此後,總統選舉投票一再推遲。今年5月10日,議會再次推遲總統選舉投票。這已是自2014年4月以來第39次推遲總統選舉投票。

  總統選舉屢遭推遲,主要由國內不同政治派係爭鬥所致。黎主要派別在總統人選問題上互不讓步,多次選舉投票都因遭到一些派別抵制,致使議員投票人數未能達到法定人數而以失敗收場。

  目前,國內派係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是以“未來”陣線為主的“3·14”陣營,這一集團親沙特和西方,支援敘利亞反對派;另一陣營是以真主黨為首的“3·8”陣營,此派別親敘利亞政府和伊朗。

  現階段,兩名主要總統候選人米歇爾·奧恩和蘇萊曼·弗朗吉亞分別得到“3·8”陣營和“3·14”陣營支援,兩大陣營在推舉誰任總統問題上針鋒相對。

  事實上,總統提名之爭不僅顯示出黎派係矛盾,更折射出沙特與伊朗等地區大國,乃至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博弈。今年年初,沙特和伊朗斷絕外交關係。沙特隨後中止向黎巴嫩提供軍事援助,表達對黎巴嫩真主黨的不滿。黎巴嫩真主黨和敘利亞政府則是伊朗的“盟友”。國際、地區不同勢力的爭鋒,最終影響到黎巴嫩政局。

  黎巴嫩政治分析師馬盧夫認為,如沙特與伊朗關係無法改善,黎巴嫩就很難選出總統。總統職位空缺可能持續至2017年6月,屆時將舉行議會選舉。

  貝魯特美國大學教授沙菲克·馬斯裏説,目前,美國國內總統選舉激戰正酣,預計在奧巴馬總統剩余任期內美國對海灣地區或伊朗的政策恐不會變化太大。法國雖然一直試圖幫助黎巴嫩解決問題,但未能得到美國和俄羅斯積極回應。

  馬斯裏説,眼下無論是從黎巴嫩國內派係鬥爭,還是從地區大國博弈和國際局勢現狀看,黎巴嫩總統提名之爭還將繼續,短期內很難出現積極信號。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70111893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