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聞調查:福島核事故受害者求助無門的背後

2016年05月25日 16:06:16 來源: 新華網

  【輿論避重就輕】

  在飯館村,記者看見兩名身著工作服、手持輻射測量儀的工作人員在農田裏工作。當記者接近時,他們其中一人警覺地收起了儀器,另一人則走過來讓我們盡快離開。

  工作人員的敏感反應,與記者在災區的其他見聞一樣,都給人感覺這裏似乎有頗多“秘密”。

  同樣奇怪的是,在關係民眾健康的這一重大事件當中,發達的日本媒體居然“不約而同”選擇沉默,而對于同為7級核事故的切爾諾貝利事故,這些媒體卻持續報道。

  日本民間團體“切爾諾貝利受害調查與救援女性網絡”事務局長吉田由布子,比較了日媒對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事故的不同報道姿態。

  她指出,過去30年來,日本主流媒體持續關注和調查報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切爾諾貝利再獲日媒關注,但幾乎看不到日本主流媒體在以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調查採訪經驗基礎上,對福島核事故的健康危害進行深入調查和報道。”

  在相關的研究領域,也存在類似氣氛。津田敏秀等人在《流行病學》發表的那篇論文,至今沒有引起日本政府和福島縣的重視,反而招致反駁和批評。

  【政府逃避責任】

  “國家的遺忘意願”——法國《世界報》3月的一篇相關評論,給日本政府應對核事故的“心思”做了總結。

  人們希望災難那一頁盡快翻篇,但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現實,以什麼樣的出發點去處理善後。

  日本兒科醫生、切爾諾貝利兒童基金顧問黑部信一曾走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療養設施。

  他指出:“如果按日本政府目前的處理方式,30年後,福島核事故造成的健康危害可能比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更大。”

  在災區的實地採訪中,讓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農田裏擺放的黑色口袋。這些口袋裏裝的都是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垃圾。有些地方,這樣的口袋就像堡壘一樣堆放著,難以計數。然而,處理這些核污染垃圾的設施數量至今還遠遠不夠。

  除了核污染垃圾處理廠,黑部介紹説,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相比,福島核事故後建成的相關療養機構過少。“哪怕只在療養所療養4周,體內放射性物質銫的水準也會降低30%,可見療養設施對于受害者恢復健康十分重要。”

  黑部同時指出,本地的低收入者因為買不起外來的無輻射農副産品,也無力送孩子去療養所進行相關治療,更容易受核輻射威脅。“他們本來應該向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追究責任要求賠償,但就現狀而言,政府和相關機構都不願意制定對它們自己不利的政策。”

  日本民間環保組織“FoE Japan”理事滿田夏花則對日本政府加速福島核災民返鄉的新政策非常不安。

  核事故原因尚未判明,事故追責稀裏糊涂,輻射風險居高不下,就讓災民返回已被污染的故鄉?

  滿田夏花憤怒地説:“政府打著災後復興的旗號,實際幹的事卻是拋棄核災民,試圖封殺健康風險的真相。”(執筆記者:劉石磊,參與記者:劉秀玲、華義、劉天、張繼業)

 福島核污染物漂抵北美 輻射物約合168枚原子彈

 美國海洋專家: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是空前的

 專訪: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是空前的

 觀點:日本應正視“福島之問”

   上一頁 1 2  

【糾錯】 [責任編輯: 田穎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2129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