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德國如何由弱變強?關鍵是“創新”

2016年05月13日 07:35:41 來源: 解放日報

  日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德國洪堡大學博士生導師馮八飛先生來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開講《德國從弱國走向強國之源》。他認為,德國崛起主要依靠的是創新,而德國的創新歷程對中國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在海涅那個時代

  德國是一個弱國

  大家知道海涅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德國詩人,在海涅那個時代,德國其實是一個弱國,它在歐洲列強中是最後一個崛起的。所以海涅曾在詩裏寫道,“只有在夢想王國裏,我們才是不可匹敵的”。他的意思是説,當時歐洲並沒有德國的位置。

  古代歐洲的文化中心在古羅馬,德國則是地處歐洲北方的寒冷之地,以農業為主。德國這塊土地上幾乎沒有什麼資源,既沒有石油、煤炭,也沒有鋼鐵,以前有一點,後來根本就沒有了。

  德國相當于我們的四川省那麼大,人口也就四川省那麼多,8000多萬人。它一開始是政權分裂的,它被分裂成多少個國家呢?有幾百個國家之多。

  德國的第一次真正統一是在1871年普法戰爭以後,普魯士國王威廉第一次統一了德意志諸國。大家知道那個時候我們中國是什麼年代嗎?中國已經是清朝末期了。

  當時統一德國的主要功臣是號稱“鐵血宰相”的俾斯麥。為什麼稱他“鐵血宰相”?因為俾斯麥説,要得到歐洲列強的承認,我們除了鐵就是血,沒有任何其他的。什麼是鐵和血呢?古代冷兵器時代,出去打仗都要穿盔甲,那個盔甲就是鐵;當敵人把你扎傷了以後,你的血流出來,順著盔甲往下流,這就叫“鐵血”。

  所以站在世界歷史的那個節點來看,德國跟中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國家。

  德國這匹“馬”

  努力追上英國這輛“火車”

  我先來講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德國是怎麼擺脫自己作為一個弱國的命運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于英格蘭,它用蒸汽機、珍妮紡紗機完成了工業革命的第一次原始積累。蒸汽機提供了什麼?提供了能源,以前大家都是用人力,現在可以用蒸汽機的力量,比人力大得多。那麼珍妮紡紗機是什麼呢?它實際上是一種技術的革新,以前都是手工來紡紗,現在可以用機器來紡紗了。所以那個時候英格蘭的紡織業非常發達,一下子就提高了生産能力。英國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而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

  而那時,在德意志這塊土地上,仍然存在著大大小小無數個國家,這些國家都稱自己為德意志國家,但事實上它們又是完全獨立的。比如漢堡那個時候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從漢堡到科隆去,也許還要帶上護照。

  當時有一張形象的漫畫,畫的是:英國這輛“蒸汽車頭”在鐵路上跑,後面一匹馬上載著一個德國武士在拼命追。意思是説,德國這匹“馬”要想追上“火車”顯然是不現實的。當時德國和英國的差距就有這麼大。

  因此,德國為了擺脫弱國的命運,它首先一定要實現國家統一。

  那麼,有幾百個小國家的德國怎麼統一呢?德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叫李斯特,他提出了“關稅同盟”這個概念,就是先在經濟上達成統一,為進一步政治統一打下基礎。我們今天説,這就是一種經濟制度上的創新。

  德意志關稅同盟是以普魯士為首的各邦國為掃除相互之間的貿易障礙而結成的同盟,于1834年正式開始實施。正是關稅同盟,把德國境內大部分的邦國結成了一個緊密的貿易和經濟區域。

  到了1841年,李斯特又提出了影響特別深遠的“幼稚工業保護論”,他主張經濟落後國家應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以抵禦外國競爭,促進國內生産力的成長。各國發展階段不同,採用的對外貿易政策也應有所不同。顯然,這個理論是針對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提出的。

  就這樣,隨著經濟上一步步實現統一,到1871年,德國在政治上也真正完成了統一。

  “德國制造”

  一開始是山寨産品的標誌

  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開始邁向強國之路。強國之路是怎麼走出來的?我告訴大家,它也是從“山寨”開始的。

  我們現在一説山寨,就深惡痛絕。其實你們要知道,世界上任何創新的東西,剛開始都是山寨。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創新,創新永遠都是先借鑒前人的東西,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借鑒,就是山寨。

  早期的“德國制造”,都是“山寨”英國的産物,以至于英國當時對德國的這種行為憤恨之極。到188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商標法修正案》,要求所有進入英國的德國産品,其中不僅包括進入本土,也包括進入英國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亞的産品,都必須標明“Made in Germany (德國制造)”。也就是説,“Made in Germany (德國制造)”這個品牌,一開始是山寨産品的標誌。

  因此,現在中國有這麼多山寨貨,説明什麼?説明我們中國正處于向上大幅度提升的發展階段。經常聽到有些人在説,中國的經濟發展到頭了,乏力了,馬上要掉下去了,要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了,等等。但是我想説,我們中國的發展道路才剛剛開始。

  我們知道“德國制造”的出身是這麼一回事,但是德國人邁著他們堅毅嚴謹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結果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就把“德國制造”變成了一個享譽世界的金字招牌。

  超乎尋常的創新能力

  使德國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

  在德國從弱國走向強國的道路上,創新起了怎樣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國産品的非凡創新歷程。

  西門子發明瞭第一臺發電機,柴油發電機也是德國人發明的,所以柴油到今天都叫diesel,就是為了紀念德國工程師魯道夫·迪塞爾。

  德國的戴姆勒公司旗下有賓士、邁巴赫等汽車品牌,它生産的第一輛汽車對德國所起的作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我們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實行的“車同軌”。秦始皇統一了車軌的寬度,使全國各地車輛往來方便了;德國戴姆勒發明瞭汽車,也使各個邦國之間的聯繫緊密了,大家的交流多了,也就有了向心力。德國人認為他們的飛機也是很早出現的,1896年,飛機的試飛高度已經超過30米了。

  德國人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從此我們有了電報。倫琴發現了X射線,我們才可以看見自己的骨骼長得什麼樣。還有德國物理學家歐姆,電阻的國際單位“歐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從1864到1869年的5年間,世界生理學的100項重大發現中,德國佔了89項。1855年到1870年的15年間,德國取得了136項重大發明,而當時英法兩國合起來才91項。世界上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第一臺電動機、第一臺四衝程煤氣內燃機、第一臺汽車,都誕生在德國。

  正是超乎尋常的創新能力,使德國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

  創新人才輩出

  其實來自于德國的教育創新

  德國的創新人才輩出,其實來自于德國的教育創新。

  德國柏林的洪堡大學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它並不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為什麼會有“現代大學之母”的美譽呢?因為它開創了現代大學教育的先河。

  第一,它倡導教育向所有人普及。以前的大學都是精英大學,必須是富貴人家的孩子才有權利上大學,而洪堡大學開創了現代大學的先例,大學向所有人開放。

  第二,它主張大學教師一定要搞科研。它要求教師把科研成果變成你的教學內容,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1847年到1881年,德國新建大學超過6000所,其中包括一些從事職業教育的大學。那個時候,德國被公認為世界科學中心,愛因斯坦當時就在柏林的洪堡大學。我很榮幸成為洪堡大學的學生,當你跨進洪堡大學的大門,走上二樓,你會發現周邊一圈的墻上挂著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頭像。

  後來,很多美國人來到德國留學,回去之後又開創出新的現代大學模式。德國人又反過來向美國人學習,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為基礎科學力量雄厚,所以德國的應用科學發展才會如此迅速。應該説,也就用了50年左右的時間,德國工業就取得了跳躍式的發展。

  我們今天熟知的那些德國著名的大企業、那些名牌産品,大部分是在19世紀末期出現的,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憑借著生生不息的創新保持著自己的競爭力,並以“德國制造”這塊金字招牌享譽世界。演講 馮八飛 整理 本報記者 徐蓓

【糾錯】 [責任編輯: 雷東瑞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8979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