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記者手記:美國應繼續敞開自由貿易大門

2016年04月26日 23:14:23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4月25日專電 記者手記:美國應繼續敞開自由貿易大門

  新華社記者高攀

  “美國應該繼續敞開自由貿易的大門,美國經濟會因此受益更多,”中國上海旭珩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董事局主席黃江南日前在美國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行的一場中美經濟學家對話會上如此説道。

  帶著他創立的觀念經濟學來到華盛頓,黃江南希望通過與美國智庫的交流參加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經濟政策辯論。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格外熱鬧,民主、共和兩黨的幾位總統競選人在黨內黨外吵得不可開交,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對國際貿易抱懷疑態度。

  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與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桑德斯都主張促使美國企業將制造業遷回國內,同時撕毀美國現有的貿易協定。特朗普還威脅對從中國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開徵高額關稅。曾支援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裏·克林頓也轉向了反對TPP的立場。

  在黃江南看來,這些總統競選人的上述保守主義論調並未看到美國的真正貿易優勢。根據他創立的觀念經濟學,他將一國經濟重新劃分為物質産業和觀念産業兩大部門,後者是指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文化、教育和高科技資源,通過具有智慧財産權的開發和運用,生産高附加值觀念産品的行業。他認為,觀念産業大概已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80%,這與美國發達的科技教育水準、超強的創新能力和重視保護智慧財産權有關。

  在觀念經濟學中,只要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對另外一個國家的觀念産品産生了價值認同,就構成消費需求,而滿足這種需求的唯一手段就是從外國進口該觀念産品。例如,觀念經濟學認為,中國進口美國好萊塢大片是因為中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有著特定的認同和需求。

  因此,從成本和國際貿易的角度考量,作為全球觀念産業大國的美國應該面向全球市場出售其觀念産品獲得更大收益,而不是固守美國國內市場。觀念經濟學還倡導“共生、共用、共利”的合作理念,主張將美國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創新優勢與中國強大的生産能力與廣闊市場結合起來,加強中美投資貿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美國供給經濟學派知名經濟學家阿瑟·拉弗在聽了黃江南的闡述後總結説:“你為美國繼續倡導自由貿易提出了充分理由,美國不應該關上自由貿易的大門。”

  拉弗説,盡管有些總統競選人並不讚成自由貿易,但國際貿易與就業崗位流失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國際貿易的本質是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互利共贏。他認為,隨著中美兩國經濟相互依賴不斷加深,兩國應該“成為貿易夥伴而不是敵人”。“如果沒有中國,就沒有沃爾瑪;而如果沒有沃爾瑪,就沒有美國中産階層的繁榮,”他説。

  拉弗曾提出著名的“拉弗曲線”,為裏根政府推行大規模減稅政策和提振美國經濟增長奠定了理論基礎。拉弗説,許多人將減稅視為供給經濟學派的核心觀點,但事實上貿易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他指出,美國是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受益者,任何阻礙國際貿易的舉動對美國都是不利的。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也認為,過去幾十年的貿易實踐證明自由貿易對美國經濟有利,貿易帶來的最大收益不是市場開放而是促進競爭、提高生産率和增加社會福利。他説,美國選民不大喜歡貿易是因為貿易會帶來改變,而選民喜歡維持現狀,但維持現狀不會提升美國競爭力,美國必須抓住全球新一輪貿易開放的機遇。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傑弗裏·加雷特説,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5年來美國實際家庭收入中值持續下降,勞動參與率處于幾十年來的較低水準,説明大部分普通美國人生活水準並未得到改善,這是導致當前美國公眾反對移民和反對自由貿易情緒升溫、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論調盛行的重要原因,這也是下屆美國總統上臺後面臨的重大挑戰。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偉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61128934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