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英媒:恐襲陰影籠罩 世界重回1970年代

2016年04月22日 10:16:51 來源: 新華網

  英國金融時報網22日發表專欄作家西蒙·庫柏撰寫的題為《世界重回1970年代》的文章。文章説,不久前的一個晚上,我拜謁了布魯塞爾市中心馬爾比克地鐵站外臨時搭建的紀念碑,上個月發生的恐怖襲擊導致地鐵站內16人死亡。這已成為歐洲常見的一幕:鮮花、旗幟、手寫紙條擺滿了柵欄周邊。

  這樣的場景正催生出一種可怕的對比:有人説,西方正在回到1930年代。像那時一樣,如今的我們面臨着城市暴力、經濟停滯、民粹主義崛起,還有咄咄逼人的俄羅斯。而“伊斯蘭國”正試圖扮演納粹德國的角色。

  與1930年代的類比仍可能被證明是正確的。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有一個似乎更為可信的類比。馬爾比克發生的一幕讓我回想起我們中很多人如今正再次經歷的那個十年:像布魯塞爾的許多地方一樣,馬爾比克看起來更像1970年代。鮮花靜靜地躺在一幢野獸派風格的辦公大樓下面,大樓的底層是停車場,旁邊有一條四車道的馬路。相比1930年代,我們所處的時代更像1970年代。

  像所有歷史的相似之處一樣,這一類比也並非完全契合:1970年代經歷的是通脹,而我們面對的是不平等。但歷史的回聲十分響亮。那時的恐怖主義可以説更加血腥。如今,歐洲面對的是一個佔主導地位的全球性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而1970年代冒出大量地方恐怖團夥——從巴斯克分離主義勢力“埃塔”到聯邦德國的左翼恐怖組織“紅軍旅”。1972年,僅在北愛爾蘭就有479人死於“北愛爾蘭衝突”——差不多是2015年歐洲死於恐怖襲擊總人數的3倍。但現在很少還有人記得安妮·馬圭爾,這位北愛爾蘭母親在1976年失去了她的3個孩子,後來割腕自殺。

  你或許會説,1970年代恐怖分子的目標是有限的,而“伊斯蘭國”試圖進行一場足以毀滅世界的大決戰。沒錯,伊斯蘭主義聖戰分子很有可能會像當年的納粹那樣對西方造成致命威脅——比如説,如果他們得到核武器的話——但是,在歐洲開始進行殺戮15年後,他們仍沒有超越1970年代恐怖主義的維度。

  不管怎樣,1970年代的恐怖活動在當時看來並非那麼有限。研究“紅軍旅”的專家理查德·霍夫曼指出,該組織將恐怖主義本身視為目標,而非達到其他目標的手段。

  像現在一樣,那時的西方政府看起來很軟弱。他們也遭受着精英腐爛的困擾:1974年,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而辭職,而3個月前,時任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辭職,因為他的核心幕僚君特·紀堯姆被爆是東德的1名間諜。

  在英國,40年前的那個春天,即將離任的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出爐了一份為有污點的商人授勳的“薰衣草名單”,而自由黨領袖辭職傑裏米·索普因涉嫌授意謀殺他的秘密同性戀情人而辭職(後來他被判無罪)。

  像現在一樣,那時的西方政客嘗試了所有經濟理論。引發“滯脹”的1973年石油危機相當於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跑步時突然倒下是政治疲憊的最佳象徵,而英國首相威爾遜(私下的)表述最為一針見血:“我現在的麻煩是,我只拿得出對付同一類老問題的同一類老辦法。”他的繼任者吉姆·卡拉漢對內閣説:“早上刮鬍子時,我對自己説,如果我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我會移民海外。等到我坐下來吃早餐時,我問自己,‘我能去哪兒呢?’”。

  1970年代的評論者經常預測極端主義者將執掌大局。1973年,英國工黨重量級人物托尼·本在與英國《金融時報》主編弗雷迪·費舍爾共進午餐後在日記上寫道:“他認為,明年很有可能出現一個右翼威權政府。”費舍爾並非隨便説説:希臘、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當時都建立了極右翼政府,而意大利常常貌似要加入他們的行列,即使在1970年挫敗一場軍事政變後也是如此。

  但是,與1970年代的類比也給了我們抱以希望的理由。那時候,中間勢力一直佔據着主流,就像現在一樣(至少迄今為止是這樣——在西方經歷了8年的經濟低迷之後)。雖然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唐納德·特朗普佔據新聞頭條,但博彩公司打賭希拉裏·克林頓或將當選美國總統。在法國,去年12月份的地方選舉顯示出,選民們將聯合起來阻止該國極右翼政黨“民主陣線”領導人馬琳·勒龐上&。鋻於歷史學家很少關注失敗了的反對派政客,特朗普將來可能成為2010年代懷舊電影中的一個客串角色。

  同樣在1970年代,西方擔心的與俄羅斯開戰並未變為現實。時任蘇聯領導人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將蘇聯的軍事行動限制在“近鄰國家”阿富汗,正如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並未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冒險之後繼續揮軍西進一樣。

  最近去世的大衛·鮑伊、約翰·克魯伊夫提醒我們,在1970年代的慘澹表象之下,創造性的力量正在醞釀。40年前的那個4月份,史蒂夫·喬布斯與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創立了蘋果公司——當時與他倆一起創業的還有羅納德·韋恩,遺憾的是,後者在11天后將自己的股份全部轉賣給他們,如今依靠社會保障金生活。同現在一樣,創新不斷地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推高了最終只會帶來失望的期望值。

  在政治上,當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和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時,1970年代宣告終結,但他們的解決方案也帶來了新問題。2010年代將很可能以類似的方式結束,而不會迎來1930年代那樣的大災難。

【糾錯】 [責任編輯: 田穎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212892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