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沙特石油大臣:“不減産”背後的堅持

2016年03月17日 06:55:50 來源: 新華社

  【與石油相關的人生】

  現年80歲的納伊米見證、甚至“炮製”了二戰以來石油市場各種風雲變幻。他説了幾年準備退休的話,但形勢再一次把他推到風口浪尖。

  老人1935年出生於沙特東部省一個游牧家庭,母親是貝都因人;8歲結束游牧生活,被送到省會達曼和父親一起生活,入讀阿美石油公司創辦的一所學校。

  阿美石油公司原為美國公司,20世紀70年代被沙特收為國有,更名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12歲那年,納伊米頂替突然身故的哥哥,當上阿美石油公司信函收發員,很快憑藉熟練的打字能力嶄露頭角。他後來向大學同學這樣描述自己的傳奇升遷經歷:一天在辦公樓走廊裏,他偶遇美國來的公司老總,聊起對未來的打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當時回答:“先生,我希望有一天能坐上你這個位置。”老總回應道:“要真是這樣,你需要接受好的教育。”

  納伊米成為美國老總的重點培養對象:在公司資助下,他去黎巴嫩貝魯特上完中學,接着赴美國上賓夕法尼亞州讀利海大學,再到斯坦福大學深造,獲得地質學碩士學位。學成回國後,他在公司一路晉陞,1984年成為公司史上首名沙特裔總裁,4年後當上CEO。

  彼時,歐美經濟增長遲緩、石油消費下降,時任沙特石油大臣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以大幅減産應對,結果油價一路下跌,一度跌至每桶10美元,而一些非歐佩克成員和在配額上“作弊”的産油國趁機搶佔市場。這一錯誤導致亞馬尼1986年被炒了魷魚,隨後沙特大幅增産,以低價策略收復失地。

  這場危機讓納伊米引以為戒。他看到産油國不齊心的情況下、沙特單獨減産的後果。去年3月在柏林時,他還提到這個教訓:“我們不會再犯一次那樣的錯誤。”

  納伊米1995年被任命為石油大臣,位置一坐就是十年。儘管後來深孚眾望,他也不是沒犯過錯誤。1997年11月,納伊米只看到中國經濟的驚人增速,不顧亞洲金融危機正發酵,説服歐佩克成員增産。此後兩年內,油價跌掉50%。

  在和西方能源企業打交道時,他也留下污點。1985年至2003年主持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開發生産項目的塞代德·侯塞尼告訴《彭博市場雜誌》,1998年,當時王儲阿卜杜拉希望吸引外國公司投資開發沙特的天然氣田,納伊米卻把最好的天然氣田留給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打發給有投資意向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等外國公司一些儲量稀少的地塊。

  美國記者史蒂夫·科爾2012年出版的《私人帝國:埃克森美孚公司與美國實力》一書中記載,沙特方面與美孚石油2003年在加州談判,結果不歡而散。美孚時任CEO李·雷蒙德提出美方專家質疑氣田儲量,納伊米&&那只是一種討價還價的伎倆,這下把雷蒙德氣壞了。“我當時很不高興,”他對科爾説。

  【服務於“終極目標”】

  不過,納伊米的直率與精明風格漸漸奠定了他在歐佩克的威望。

  2003年,因美國入侵伊拉克引髮油市動蕩,儘管沙特事前反對入侵,但納伊米在戰爭期間承諾增産的舉措有效穩定了市場;2008年,油價飆升至每桶147美元的高價時,納伊米則頂住美方要求增産抑價的壓力,維持産量。他不斷告訴美國官員,供應是充足的,金融投機者才是油價飆升的始作俑者。

  不過,老大臣在新一輪油市震蕩中卻“任性”了一把,他的堅持不減産政策傷害到歐佩克內部團結。對財政本就緊張的委內瑞拉和困於制裁的伊朗來説,油價持續下跌的打擊尤其吃不消,因此對沙特決策頗多不滿。

  其實,即使對原油儲量價值超過7000億美元的沙特而言,油價繼續低迷對其經濟也打擊不小。一直以來,石油收入是沙特支撐起完備的免費醫療、教育、社會保障體系以及龐大外援資金的主要來源。

  沙特立場直到最近才顯示有所松動。今年2月中旬,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卡塔爾、沙特、俄羅斯和委內瑞拉達成共識,同意將石油産量凍結在今年1月的水平。但如果所有産油國不能合力減産、限産,油價回升幅度有限。

  在前國王阿卜杜拉挽留下,納伊米延遲退休。老國王去年1月逝世後,新國王薩勒曼讓納伊米繼續留任。

  老大臣已為退休後生活做好規劃。在他還是石油公司CEO時,老國王曾委託他創辦一所大學,為沙特經濟轉型做人才儲備。如今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有220名教授和2000名畢業生,致力於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實現納伊米2013年在華盛頓一場研討會上的誓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逐步降低對石油收入的過度依賴。”(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上一頁 1 2  

【糾錯】 [責任編輯: 鐘玉嵐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34128804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