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看中國經濟:2016年仍是全球“發動機”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中國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速放緩引來不少質疑,海外對於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貨幣貶值甚為擔憂。一些西方媒體試圖借機唱衰中國經濟,“崩潰論”、“懸崖論”的聲音由此甚囂塵上。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着紛紛擾擾的“唱衰論”,中國經濟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持續穩定增長三十多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抹亮色”。即使是並不被全球市場看好的2015年,中國仍實現了6.9%這一令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難以企及的發展增速。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沒什麼可驚訝的,它本來也是2016年中國政府的目標,”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6年1月28日的社評中寫道,“更值得驚訝的是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據海外網財經統計外媒評論中國經濟的文章發現,儘管一些西方媒體和機構自2015年至今,不斷集結海外“空軍”力量,持續散佈“唱衰中國”的論調。但與“唱衰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外主流媒體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以更平和、理性和長遠的眼光審視中國經濟。伴隨調結構、促創新等一系列政策發揮效用,中國經濟正展開一輪優化升級的新躍升。
增速放緩不會讓中國經濟 “硬着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並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謂的“硬着陸”論調是無稽之談。
《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2月10日報道稱,儘管6.9%的增速是1990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最低增速,但中國經濟仍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未來前景依然向好。有關中國經濟“硬着陸”的猜測不能用證券投機者的眼光分析形勢,而是需要展開客觀的評估。
英國《經濟學人》近期刊文也指出,“中國經濟如一艘高速行駛的巨輪,調整到更優方向時必先緩慢減速,所以6.9%是經濟調整的正常結果,”文章還稱,“增長速度也許還會調低,但是長期來看正確的航向更加重要。”
巴西聖保羅因斯珀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杜馬斯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這是中國“主動降速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