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巴西確認寨卡病毒可通過血液傳播 聯合國計劃輻射絕育蚊子

2016年02月06日 07:16:20 來源: 新京報

  當地時間2月1日,委內瑞拉加拉加斯,顯微鏡頭下疑似感染寨卡病毒的血液樣本。圖/IC

  截至1月底,巴西已確診404例新生兒小頭症患者;聯合國計劃通過輻射絕育蚊子

  巴西衞生部門4日確認兩個因輸血而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有關機構因此提醒,曾到過寨卡病毒流行區域的人獻血需謹慎,最好在離開疫區一個月後、沒有異常症狀再去獻血。綜合新華社電

  可通過蚊子叮咬、血液傳播

  巴西聖保羅附近城市坎皮納斯的衞生部門説,有一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出現了發熱等症狀,檢測顯示為感染了寨卡病毒。進一步分析顯示,病毒來源為一名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獻血者。

  此外,當地2015年有一名男子因槍傷而死亡,在持續數月的搶救期間曾大量輸血。現在發現血液來源者之一曾感染寨卡病毒,對該病患留下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發現,這名男子也因輸血感染了寨卡病毒。

  後一個案例之所以才得到確認,是因為相關獻血者感染寨卡病毒後表現出的症狀曾被誤診為登革熱,直到今年1月底才被證實是感染了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都通過伊蚊傳播,患者症狀也類似,如發熱、皮疹、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

  巴西衞生部門已&&規定,感染了寨卡病毒或登革病毒的人必須在完全康復30天后,才能去獻血。美國紅十字會也提醒,曾到過寨卡病毒流行區域的人須等待28天,如果沒有出現異常症狀再去獻血。

  此外,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一位患者2日被證實通過罕見的性傳播方式感染寨卡病毒。

  聯合國計劃輻射絕育蚊子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司長梁劬4日&&,應巴西衞生部的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準備向巴西投放經輻射絕育的雄性蚊子,通過滅蚊來對抗日趨嚴重的寨卡熱疫情。

  自2015年10月以來,截至1月30日,巴西共報告4783例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其中確診404例。這被認為可能與孕婦感染寨卡病毒有關,而蚊子是寨卡病毒傳播的重要媒介。

  針對蚊子等昆蟲生命周期相對較短、繁殖快、數量大的特點,原子能機構近年來開發出一種昆蟲輻射絕育技術:雄性昆蟲在接受過輻射後變得不育,但依舊可以和雌性昆蟲交配,投放至野外可以大幅減少昆蟲在局部區域的數量,應對病蟲害比噴灑農藥等技術更環保。

  梁劬説,雄性蚊子在野外不叮咬人畜,很適合大規模培養投放。而經過輻射後的雄性蚊子與雌性蚊子交配後不會生出下一代,蚊子數量會明顯減少。目前存在的一個瓶頸是,實驗室對雌雄蚊子的分離難以做到百分之百準確,有時會有個別能叮咬人的雌性蚊子漏網放飛,但比例很低,影響不大。

  國際原子能機構曾與中國科研機構合作應對中國廣東的蚊蟲問題,並在非洲等地試點過這種技術。據了解,在一些相對隔絕的區域比如海島等地,放飛絕育昆蟲的效果十分理想,甚至能夠基本殺滅該類昆蟲。

   1 2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余申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8707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