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通訊:敘利亞人懸着的心何時能夠放下

2015年12月31日 22:43:5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大馬士革12月31日電(記者楊臻) 2015年12月31日,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的瑪爾傑廣場如往常一樣,人流如織。

  新年在即,許多人席地而坐,享受着冬日午後的溫暖陽光。走在其中,聽到人們操着敘利亞各地的方言,詢問後才知道,這些人大多從外地逃難而來。阿勒頗、拉卡、&德穆爾(又名巴爾米拉)、東古塔……廣場儼然成了一個濃縮的“小敘利亞”。

  敘政府軍上半年在戰場上連吃敗仗,北部省份伊德利卜和中部古城&德穆爾相繼陷落;9月,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打擊極端組織;歲末,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決議,政治解決進程出現轉機。

  戰場上衝突各方相持不下,談判桌前大國勢力各有所圖。對敘利亞民眾來説,卻是日復一日的苦難與煎熬。對於2016年,人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願望——儘早結束危機,不再受戰亂困擾。

  阿布·阿里曾在敘東北部拉卡省以開出租車為生,過着雖不富裕但也安逸的日子。但由於3個兒子在政府軍中服役,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經常上門找麻煩。兩年前,他被迫賣掉汽車,帶着年幼的孩子,逃到大馬士革南郊小鎮賈拉曼納。

  來到大馬士革後,斷了收入來源的阿里負擔不起高昂的房租,一家人只得棲身於一間沒有門窗的毛坯房。記者在採訪時給他們帶了一些水果,阿里7歲的女兒拿起香蕉吃了一口,突然將腦袋埋在媽媽的懷裏大哭起來。她的媽媽解釋説,“她已經有兩年多沒有吃過香蕉了。”

  “今晚又只能自己一個人迎接新年了。”老家在阿勒頗北郊的年輕人尼扎爾説。尼扎爾的母親3年前在迫擊炮襲擊中遇難,當時還在大馬士革上大學的他突聞噩耗,把自己關在屋裏好幾天都不出門。他説上一次回家還是一年半以前,但阿勒頗戰局複雜,大馬士革通向那裏的道路危險重重,儘管思念,但家人都不希望他為了回家拿生命冒險。

  大學生侯賽尼告訴記者,她身邊不少好友在過去的一年中都以各種方式離開了敘利亞,有的甚至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新的一年,她希望能與朋友們再見,“當然,我更希望是在敘利亞與他們相聚。”

  廣場上賣鴿食的小販開玩笑説,“以前50敘鎊能吃頓飯,現在只夠買這一小袋鴿食!”戰前,1美元兌換46敘鎊;現在,已飆升到400。而停電、停水更是家常便飯。

  聯合國數據顯示,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至今,已造成超過25萬人死亡,約1350萬人需要救助,其中650萬人流離失所,逾200萬名兒童失學,數百萬人因處在交戰區而難以得到外界援助。

  生離死別、背井離鄉、民不聊生,在這場“二戰後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中,每個敘利亞家庭都在書寫這個時代的悲劇。

  即便在安全局勢較好的大馬士革,也要提防不時從天而降的迫擊炮彈。當地人説,炮彈劃破空氣發出的刺耳聲響,最讓人恐懼。“嘭”的一聲後,緊揪的心才能放下。

  炮聲取代了鐘聲,敘利亞人在動蕩中等待着2016年的到來。新的一年,敘政府和反對派各方能否在日內瓦談到一塊兒?外部勢力是否要更深介入敘利亞?極端組織會否更加猖獗?

  炮彈還在飛,敘利亞人懸着的心何時才能放下?

【糾錯】 [責任編輯: 楊曉波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858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