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馬雲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演講:如果地球病了 沒有人會健康

2015年12月12日 10:10:35 來源: 人民日報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有人認為發展和保護地球是一對矛盾。我認為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不是矛盾的。我們今天的任務,是找到一條人類在不傷害地球、不傷害我們後代的前提下,依然能夠繁榮發展的道路。

  我擔心50年之後,孩子會問我們什麼是珊瑚礁,什麼是大象,什麼是老虎,這些物種有一天可能都會像恐龍一樣消失,我們的後代可能都不知道了。

  環境問題是人為的,所以必須由我們自己來解決。我們這一代,從能源中受益許多,現在也從中受苦。所以需要我們做出的彌補,也應該是最多的。

  但是有人會問,那麼經濟不發展了嗎?

  商機總是在抱怨最多的地方。如果昨天我們還把氣候變化當成面臨的困難,那麼從今天起,應該把這一切當作機會。創新是逼出來的。如果我們遲早都要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為什麼不提前改變,分享改變,形成標準?

  10年前,阿里巴巴的年輕人算過一筆賬,10筆電商交易要消耗的能源,可以煮熟4個雞蛋。他們現在已經讓這個能耗,下降到了一個雞蛋。他們做了很多創新,比如通過深層地下水的天然降溫,節省了伺服器60%的能耗。今天,這成了阿里巴巴通過技術創新獲得的一種競爭能力。

  有人認為發展和保護地球是一對矛盾。我認為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不是矛盾的。

  如果地球病了,沒有人會健康。我們今天的任務不僅僅是尋求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溫室氣體減排協議,我們的任務是找到一條人類在不傷害地球、不傷害我們後代的前提下,依然能夠繁榮發展的道路。

  在中國,40多個企業家成立了“桃花源基金會”。在四川,我們買了地,保護森林,幫助熊貓生存,告訴農民不要再砍樹了,用別的辦法。農民説我們得生活,不砍樹怎麼活下去?後來我們發現當地有一種蜜蜂,教他們生産蜂蜜,在網上賣,用新的辦法生存下去。

  企業家總是能找到辦法,只要從我們的內心出發來做生意。我們不能以地球為代價來做生意。

  第一次技術革命,是對人類體能的釋放,讓人的力量更大;第二次技術革命,對能源的利用,是對人類活動半徑的釋放,讓人可以走得更遠。這一次技術革命,從IT(信息技術)時代進入DT(數據技術)時代以後,數據技術帶來的計算能力,釋放的是人類的大腦。

  過去兩百年,“知識+能源”讓人類對外部世界展開探索,不斷滿足自我,做所有事情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未來30年,“數據+新能源”會讓我們探索自身,看到我們的內心世界。

  過去兩百年,知識等于力量,人類依靠知識的力量發展。知識讓人聰明,讓人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智慧讓人知道,我們應該放棄什麼!人類發展經過了幾千年,是時候該學會放棄些什麼了。

  IT時代是讓自己強大,DT時代是讓別人強大。DT時代是利他主義時代。DT時代是讓別人成功,只有別人成功了,你才能成功。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需要利他主義。不要問你可以從中受益多少,而要問你可以為別人做什麼。所以其實我們面對的,是一場關于人類戰勝自身弱點的戰爭。

  (本文根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的演講整理,略有刪改)

【糾錯】 [責任編輯: 雷東瑞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8523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