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華國際時評:推動世界經濟需要新“配方”

2015年10月11日 18:24:52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劉麗娜)當前世界經濟運作特徵不同以往。增速放緩、政策分化、轉型變動、不確定性有增無減。察形斷勢,有助于認清挑戰,找出應對時變的新方略。

  “我們已經不在經濟危機當中,但處于變革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9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期間這樣説。

  每年春秋兩季,由IMF和世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主辦的春季會議和秋季年會都是研判世界經濟形勢的重要時機。來自全球的專家與經濟決策者在此激蕩思想,共商合作。

  在專家看來,變革時期面臨的挑戰也許並不弱于危機之時。年會前夕,IMF下調了今年世界經濟的增速預期,反映了形勢不容樂觀。拉加德説,IMF重點關注三大問題:經濟轉型,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外溢影響,以及新形勢下的全球合作。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算起,迄今已過7年。有經濟學者認為,在這7年當中,從宏觀政策上看,印鈔是推動世界經濟由危機走向復蘇的最主要配方。從經濟體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發揮著增長主要引擎作用。隨著世界經濟的轉型特徵日益明顯,以往的配方需要改變。

  轉型之中,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變化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毋庸諱言,僅從世界經濟增長的角度,中國經濟的轉型最受矚目。因為幾年來,中國一直扮演著世界經濟增長最主要貢獻者的角色。正因如此,此次年會IMF把中國經濟轉型置于關注重點之首。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IMF和世行秋季年會上説,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以佔全球GDP不到10%左右的經濟總量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50%以上。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目前正力推結構性改革,中國增速將維持在7%左右,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但指望中國經濟繼續超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

  中國的轉型與改革受到了多方認可。來自IMF與世行的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轉型是健康、積極和符合預期的。中國經濟保持穩健與韌性,即便增速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也會繼續發揮穩定器作用。此外,作為能夠為世界帶來增長的新配方,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方案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美國經濟正面臨著貨幣政策轉向的關口。受益于世界貨幣地位,美國經濟復蘇相對較好,但各方認為,美國應承擔更多全球責任,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例如應與其他發達國家一道,進一步擴大公共投資以拉動經濟增長,為發展中國家結構調整提供外部需求支援。

  對于那些長期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在全球商品價格可能較長期處于低位的趨勢中,加快改革,練好內功,拓展新增長點將是既利己又利他之途。

  而無論中國、美國,還是其他主要經濟體,都應在全球平臺加強宏觀政策的協調,避免以鄰為壑。如此,世界經濟才能更健康地復蘇,並在更大程度上實現造福全球的平等與包容性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678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