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連載]全球化沒有消除戰爭的根源

2014年03月04日 15:26:23 來源: 新華網

    由巴忠倓擔任主編、彭光謙副主編的《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國防戰略》由學習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書中簡要闡述了我國面臨的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的安全威脅新形態,維護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防新使命,自主、自強、自衛的國防戰略新基點,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國防發展新路徑,以及以共同安全與合作安全為特色的綜合安全觀,以預防戰爭、懾止戰爭、控制戰爭為重點的當代戰爭觀和旨在提倡尚武精神,增強憂患意識與危機意識,築起堅不可摧的思想長城的全民國防觀。從今天開始,本網進行連載。

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國防戰略

第一章 和平之路不太平:現代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第一節 全球化沒有消除戰爭的根源

    【提要】當前我國安全問題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日益突出。具體表現為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國內因素與國外因素相互影響,地緣政治較量與幣緣政治較量相互呼應,戰略施壓與戰術騷擾相互配合,軍事威懾與意識形態滲透雙管齊下,虛擬空間的真實較量與海洋空間和外層空間的爭奪日益嚴峻。

    “我國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這是中共十八大報告作出的重要判斷。當前的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全球化挑戰更加突出,安全威脅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日益明顯。在國際力量的對比、國際關係的調整、國際戰略的競爭等主導性因素作用下,這樣一種局面會越來越顯著,越來越常態,越來越持續。正確認識和把握上述特徵,是我們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際安全形勢的一個關鍵點。

    第一節交織型安全威脅新形態的構成要素

    國家安全通常可以區分為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傳統安全發生在軍事、政治、外交等領域;非傳統安全發生在經濟、文化、科技、資源、能源、資訊、人才、生態環境等領域。 兩者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經常處于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影響的狀態。這種交織狀態是第三種安全威脅——交織形態的安全威脅。

    一、當代交織型安全的構成起源

    “交織”一詞的概念源于用經緯線紡織,泛指事物縱橫交叉、錯綜復雜地結合在一起。 交織的現象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廣泛存在,如在交通中的立體交織技術,資訊運作中的隨機交織技術等等。交織型安全威脅,則是類似于同等交織原理的不同領域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的國家安全威脅的新形態。

    交織型安全威脅不是現代的特有現象,它具有久遠的歷史,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古今中外利用安全交織因素,借助安全交織手段,制造安全交織威脅,從而擊敗對手的例子不勝枚舉。18世紀中葉的中國,經濟總量和軍事實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但鴉片的輸入,全面腐蝕了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金融、文化、道德,極大地削弱了國防能力,引爆了社會危機,誘發了空前的內憂外患。在西方船堅炮利的進攻下,開啟了民族劫難的悲劇。鴉片戰爭既有明火執仗的武力徵服,也有精神鴉片的軟性殺傷,同時具備了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元素。冷戰期間,美、蘇及其兩大對立陣營,也是軟硬兼施,以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交織的綜合手段,互為攻防。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既慘敗在政治和經濟積重難返的弊端上,也慘敗在應對交織型安全威脅的不力上。

    冷戰結束以後,許多國家安全面臨傳統的戰爭威脅的嚴重性相對降低,而非傳統的多樣性威脅的復雜性急劇上升,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研究和實踐開始受到各國的關注,進入到國家安全的戰略決策之中。2001年的“9·11”事件,威脅的主體、威脅的目標、威脅的手段、威脅的後果,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國家安全威脅新的交織形態開始進入到國際安全領域陣地的前沿地帶。包括中國在內新的安全威脅日益突出,各國安全面臨十分復雜的威脅。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做出了“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的新判斷。這是我國觀察國家安全形勢的一個新視野。

    二、交織型安全的構成條件

    交織型安全威脅的形成,是各相關要素相互交織的結果。國家利益與世界局勢的變化是交織型安全威脅新形態誕生的重要背景。

    國家利益,是與特定的社會經濟關係相聯繫的國家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生存需求與發展需求的總和。馬克思主義認為,建立在一定生産力發展水準之上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關係決定著國家利益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決定了不同的國家利益追求。冷戰結束後,世界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一超多強”的格局,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維護國家利益的訴求越來越強烈。美國“9·11”事件後,人們看到恐怖襲擊具有超越傳統安全威脅的一些新特點。交織型安全威脅成為國家安全威脅的一種新形態。學界一般認為,交織安全威脅的形成大體有三個因素:

    一是非傳統安全問題凸顯。軍事安全不完全等同于國家安全,國家安全也不完全等同于政治安全。國家安全領域不只局限于軍事、政治、外交某個領域。美國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座”在恐怖襲擊下轟然坍塌,使非傳統安全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傳統的軍事、政治、外交的“高政治”領域擴展至經濟、文化、科技、社會和環境等眾多“低政治”領域。國家安全研究由傳統安全領域向非傳統安全領域延伸。國家安全存在于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兩個領域成為各國的共識。

    二是軍事手段運用受到制約。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形成的經濟利益日益緊密的局面,以及核技術的擴散形成的“核恐怖平衡”局面,限制了軍事手段的無限運用。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並不一定能轉化為優勢的安全力量。國際輿論力量的增強,國際組織作用的提高,對于軍事手段的濫用也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三是非軍事手段廣泛運用。國家行為體軍事手段的運用和效果受到抑制,因而採用非軍事手段來施行或應對國家安全威脅成為必然選擇。即使在冷戰時期,在傳統的軍事領域處于“恐怖平衡”的情況下,作為軍事手段的輔助手段、補充手段和強化手段,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武力緊張對峙的同時,也不遺余力地對東方陣營利用經濟、金融、技術和教育、文化等手段進行廣泛滲透,用以達到操縱、削弱、瓦解東方陣營的戰略目的。冷戰後,國家行為體之間的博弈更是大量使用非軍事手段,造成國家間的戰略較量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持續升溫,並升級為國家安全問題。

    上述因素,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生産力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交織型安全的物質基礎。某一時代的生産力是推動該時代發展的核心生産力或起主導作用的生産力,由此形成的導向性、創新性、世界性,必然影響和主導著安全形態。如同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常規武器到熱核武器、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發展使戰爭從地面發展到太空、從單一威脅到綜合威脅,同時也必然推動著安全威脅形態的轉變。

    第二,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是交織型安全威脅産生的外部環境。

    當今國際局勢正在發生劇烈而復雜的變化,有學者概括為“七化”:時代主題明朗化、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趨向全球化、安全環境復雜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發展模式多樣化、維安組織機制化。這種新的變化,為安全觀念注入了新的元素,對安全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的新的安全形態,正是當今世界格局新變化的反映。

    第三,安全問題的多樣性,孕育了交織型安全威脅的新內涵。冷戰後,除了軍事結盟、地緣爭奪、軍備競賽、武器擴散等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問題以外,一些新的非傳統安全因素如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引發的動蕩、衝突甚至戰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傳統安全因素與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交織,使得國際安全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大為增加。新形勢下的安全威脅呈現全方位、多領域、多形態的特徵,安全的內涵更加擴大了。我們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的安全,即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生態文明安全以及國防安全,正是反映了國家安全的這種多樣性、復雜性與整體性。

    第四,兩種安全威脅的內在聯繫,促成了兩種安全威脅的交織。 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盡管在分屬領域、表現形式、施行方法等不盡相同,但兩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配合、相互轉化的。兩者均隸屬于同一行為主體,共同服務于同一政治經濟目的和同一國家利益,因此,兩者交織不但具有可能,而且成為必然。

    三、交織型安全的構成方式

    一是國家行為體與低級政治領域結合。通過經濟、金融、技術、援助和教育、文化交流,推行國家安全戰略與策略。如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國際社會主義正處于低潮期,中國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風波的發生,西方興奮異常,以為改變中國顏色,加速中國“民主化”的時候到了。他們一方面積極政治介入,另一方面加大經濟制裁,企圖一舉壓垮中國,“不戰而勝”。只是這一新的威脅方式,在中國並不靈驗。二是國家行為體以非國家行為體面目出現。如西方國家慣于利用傳媒,以大眾傳播手段進行意識形態灌輸,策動政治顛覆,使大眾傳媒成為常態化安全威脅手段。關鍵時刻直接介入當地社會動亂,散布民族仇恨,支援分裂分子,攪亂相關國家的政局。當前一些國家政局不穩,政府接連垮臺,都與這種威脅方式的恣意推行密切相關。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的變局中,上述方式如影隨形。三是安全威脅跨領域。信息安全是典型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但由于網絡戰及其網絡部隊的産生,使其同時具有傳統安全的特性,由此産生大量交織性威脅。有的國家正在加緊研發網絡戰武器,組建擴大網絡戰部隊,不僅嚴重威脅各國軍事領域的安全,也嚴重威脅各國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金融、能源、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安全。四是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傳統安全問題重疊。石油不僅具有經濟屬性,同時也是一種戰略資源,國家命脈所係,與國家主權和外交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環境安全息息相關。

    四、交織型安全的構成屬性

    綜合分析交織型安全的歷史進程和現實走向,可以看出如下特質:(1)交織型安全是漸進的、持續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始終與世界的、國家的、社會的發展相伴隨、相適應。能量的長期積累與現實需求不期而遇,在交會點上實現大整合。交織型安全作為一個過程,現在只是初期階段,還要繼續發展下去,走向成熟。(2)交織型安全是一種結構性的整合形態,是安全基因的自然組合,形成了質的變化,而不是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簡單的相加和量的變化。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是一個整體,非傳統安全是傳統安全的擴展和延伸,在不同時期會反映出不同側面的差異,今後還會以新的表像出現。(3)在交織型安全體係內,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傳統安全可以轉化為非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也可以轉化為傳統安全。這也是一種交織,交織是動態的,而不是固化的。(4)交織型安全是開放係統,交織結構中有很多介面,可以同國家安全相關的諸因素銜接,能夠及時反映安全威脅形勢,完善安全交織形態。 

【糾錯】 [責任編輯: 雷東瑞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6219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