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特稿:網絡空間治理已成全球共識

2017年12月04日 17:37: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特稿:網絡空間治理已成全球共識

  新華社記者劉石磊

  “網絡可以被治理嗎?”全球互聯網普及早期,這個問題頗具前瞻性。20多年過去,問題已從“能否治理”變成“如何治理”。網絡暴力、兒童色情、恐怖組織利用……網絡空間不斷發生的惡性事件逐漸讓世界各國認識到,全球攜手治理不可缺位。

  虛擬空間 現實責任

  “網絡空間雖具有虛擬性,但不是獨立于現實的存在。”國際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美國網絡技術先驅保羅·威克西在日前于北京舉行的“全球網絡技術大會”上對新華社記者説:“互聯網連接每個人,卻不受任何監管,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

  2013年,英國接連發生數起由網絡兒童色情和網絡暴力引發的悲劇,包括針對兒童的性虐謀殺、網絡暴力導致未成年人自殺等。英國社會對此進行了集體反思。英國媒體同聲呼吁加強網絡監管、凈化網絡環境。

  網絡本身有虛擬性,但利用網絡進行犯罪活動的人、對人們造成的傷害,是現實存在的。這也意味著,從政府、企業到個人,整個社會都應承擔起妥善利用互聯網、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現實責任。

  經歷多次網絡悲劇之後,英國社會全方位行動起來。在政府倡導下,家中有5至15歲少年兒童的英國家庭中,近半數主動安裝了過濾軟件以保護孩子免受不良資訊影響;英國電信、維珍網絡等主流網絡服務提供商把自動遮罩色情網頁作為所有新用戶的默認設置。

  不只是英國,挪威、丹麥、瑞典、德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都通過自上而下、國家主導的內容管制辦法,過濾兒童色情內容,産生良好效果。

  美國學者米爾頓·米勒在論著《網絡與國家》中寫道,如果國家不參與互聯網治理,那麼問責制度將不復存在,私人權利也難以得到保障。

  “政府進行網絡治理,應該被視為一項公共服務。”威克西對記者説,在網絡上保護智慧財産權、保護公民權利不受侵害,是政府應有的責任,過濾、遮罩等都是必要的技術手段,問題只在于如何提高效率和準確度,減少“副作用”。

  全球參與 共用共治

  時至今日,互聯網早已由一項前沿技術,轉變為全球共用的重要資源和關鍵基礎設施。也正因如此,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體係。

  “互聯網讓各國共用一條大船,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理事長方濱興認為,一點接入、全球共用的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若任由網絡病毒泛濫,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而網絡攻擊會影響到大量受害者。

  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表示:“我們需要構建網絡社區的全球治理,要有互聯網的全球願景來實現網絡世界的和平,還需要網絡空間治理的多邊框架,事實上,就像巴黎氣候大會達成了相關協議一樣,互聯網領域的多邊框架也是可以實現的。”

  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網絡空間全球治理進程正穩步推進。在治理機構改革、技術創新等方面,都迎來重要機遇。

  去年10月,美國政府將互聯網域名管理權移交“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結束對這一互聯網核心資源近20年的單邊壟斷。同時,ICANN的國際化改革,正朝著更加開放、多邊參與的方向邁進。

  技術層面,全球正迎來基于IPv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的下一代互聯網。而下一代互聯網的新型地址結構為新增根伺服器提供了契機,有助于打破這種互聯網重要基礎設施資源的壟斷現狀。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前瞻實驗室主任宋林健11月28日在“全球網絡技術大會”上介紹説,該中心牽頭髮起的“雪人計劃”已在全球完成25臺IPv6根伺服器架設,中國部署了其中4臺。這一計劃的實施,從根伺服器數量和分布方面為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打下堅實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05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