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當“三無”子女遇上“雙陪”父母:陪讀之後還有陪工
2017-11-10 09:06:1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陪讀之後,爸媽又開始“陪工”了 “三無”子女遇上“雙陪”父母

  最近幾周,何琳越來越怕接到母親的電話。

  “我媽提出想來北京和我生活一段時間,我拒絕,隔幾天她會再提起,可她來這裏的話,她怎麼辦,我又該怎麼辦?”提到這件事,何琳又急又氣。

  27歲的何琳在美國一所高校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兩年前回國,現在就職于北京一家國有企業。無房、無車、無配偶,她嘲笑自己為“三無”産品。住在東四環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出租屋,每周固定去兩次健身房,偶爾和朋友到郊區或附近城市自駕遊,她覺得自己生活得“沒那麼糟”。

  但當母親提出要來北京時,何琳連呼“NO!”

  她歡迎母親到北京旅遊,就像她研究生畢業時,母親和她一起完成了在美國4個州的畢業旅行。但她無法接受母親“沒什麼別的,就是給你做做飯”的生活。

  在她看來,那更像是給在外地讀書的中學生“陪讀”。“我已經27歲了,還需要媽媽來‘陪工’照顧我嗎?”

  何琳心裏清楚,母親想來“陪工”,只是因為思念孩子。“與其是媽媽照顧我,其實不如説是我照顧我媽,她年齡大了,比以前需要我了”。

  她拒絕母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生活條件欠佳,不能給母親很好的生活環境,“我能讓我媽和我擠在這間小出租屋嗎?”

  二是她渴望獨立的生活。長年求學在外,何琳覺得自己早已有了相對固定的生活節奏和習慣,不喜歡別人破壞自己的“小宇宙”,即便是父母。

  但另一方面,她又怕傷了母親的心。為了讓母親既斷了來北京的念頭,又能緩解思念之苦,她要求自己每月至少回家一次,每周與母親視頻聊天,平時也多打電話、發微信。

  上個月,何琳有20天在不同城市出差,最後一個周末她只想回北京睡覺。“但是想想,應該回家了。”她坐上了回家的夜車,第二天一早到家就發燒了。

  她有些羨慕那樣的同齡人: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並且生活得很精彩。在她看來,這些同齡人在過自己日子時可以少一些內疚。她還希望,能有個兄弟姐妹能一起照顧父母,減輕彼此的壓力。

  陳寒的母親退休後,以最快的速度從西安搬到了兒子工作的城市昆明,以“生活無聊,退休避暑”的名義。

  “我媽在生日當天準時退休,第3天就‘拋下’我爸坐飛機來了昆明。”陳寒説。

  從那天開始,這對母子的生活都有了變化。因為人生地不熟,母親很少出門,獨自出行的最遠地點是超市,她“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並給兒子立下了很多“規矩”,比如早晨不能洗頭,晚上手機要放在離床一米外的地方充電,不能用男士香水,等等。

  在陳寒眼中,母親的生活重心在兒子身上,所以自己要盡最大努力去體諒和包容。“我覺得在大部分中國家庭裏,媽媽一生最重要的人是孩子,而不是爸爸。可能對于很多媽媽來説,孩子比另一半重要,所以想管孩子更多。”陳寒説,“她們怕孩子獨立後就飛走了。”

  在昆明,他母親其實過得並不精彩。“我媽天天看電視,看到她自己都無聊了”,陳寒笑著説,“所以如果不出差的話,我周末就帶她出去玩。”

  母子倆通常周六早晨出門,周日晚上返回,目的地是附近的城市和臨近省份。陳寒覺得,自己相當于開啟了每周7天無休模式,不得不取消日常與朋友的聚會。母親也不習慣新環境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陳寒去健身房,他母親去超市。一個小時後,他接到母親的電話——因為從超市的另一個門出來,她迷路了。

  “眼前問題的導火索可能是因為媽媽比爸爸先退休,平常的工作時間釋放了,無所適從,爸爸還在工作,所以媽媽可能就更要控制孩子了。”陳寒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説,他考慮將來回到父母身邊工作,或是在落腳的城市買兩套房子,把父母接過來。但他覺得自己一時規劃不了那麼遠,房價又高,只能先順其自然。

  今年7月,碩士畢業的吳曉筱收到天津一家事業單位的錄用通知。父母對她的求職結果表示“特別滿意”。一個月後,他們就開始在天津看房,希望女兒的戶口指標一到手,就立刻在天津購置房産。

  “可能我們東北那邊的父母都這樣吧,在孩子工作的城市會有套房。”27歲的吳曉筱是黑龍江人,8年前來天津求學。據她介紹,她的不少高中同學,以及父母不少同事的孩子,大學畢業後都沒有回東北。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父母都會去孩子的城市買套房子,然後每年兩地或者三地變換著生活。”吳曉筱解釋。而那些選擇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朋友,父母會選擇在郊區買房或是在臨近的城市,“比如在北京工作的同學,父母可能在(河北)燕郊買房,或是在天津”。

  今年國慶假期,吳曉筱的父母到天津實地考察,很快“下單”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70萬元。“這也是我爸媽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吧”。

  買房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對她來説“有趣的事”——在他們購房的小區,有三戶鄰居是她媽媽的同事,他們也即將從黑龍江來到孩子身邊生活。

  與遠離家鄉的年輕人不同,上海姑娘張冉大學畢業後便又回到上海工作,吃住在家裏,由父母“全面接管了生活”。因為公司到家要坐一個小時地鐵,她希望在公司附近租房住。但父母反對。

  像她上學時一樣,父母每天等她回家吃飯,中午為她準備便當。張冉提出想跟同事一起吃飯,她跟母親解釋這是必要的同事社交,但她母親對此的理解是女兒“嫌棄”自己。

  “加班或者跟朋友吃飯就埋怨我‘你把家裏當宿舍啊’,我計劃去哪裏玩他們都想要一起,也會一直問‘你計劃帶我去哪裏玩呀’”,張冉説,“我媽明確表示過,如果我不在上海工作了,她要跟著我去那個城市。”

  張冉甚至猜測,父母退休之後,他們“個人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只能是“被孩子需要”。

  何琳分享了一個她從心理學書籍裏看到的觀點,她認同並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做到,“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但陳寒認為,愛得節制、將孩子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這樣的觀點,外人可以説得很輕松,當事人做起來太難了。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讓父母牽心挂肚腸,成長和分離可能是父母更需要修習的功課。”陳寒説。

  “陪工”生活持續一個月後,陳寒以自己要長期出差為由,把母親送上了回家的飛機。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受訪人皆為化名)(記者 馬宇平)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英高官因“密會”以色列官員辭職
英高官因“密會”以色列官員辭職
河南溫縣:懷菊黃 採摘忙
河南溫縣:懷菊黃 採摘忙
浙江上虞出現平流霧景觀
浙江上虞出現平流霧景觀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産業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産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93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