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
高層 > 正文
最新播報:

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黨建篇

2017年07月14日 14:39:16 來源: 福建日報

  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州市委書記)在平潭調研。(資料圖片)

  199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在上杭慰問“五老”人員。(資料圖片)

  200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在武平檢查指導防抗“碧利斯”颱風工作。(資料圖片)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在新大陸科技集團工程實驗室與科研人員親切交談。(資料圖片)

  在這綠樹蔭濃的日子裏,走過96年光輝歷程的中國共産黨,迎來了自己的生日。再過幾個月,還將召開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

  就在一年前慶祝“七一”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滿懷深情地説: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精神,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當3800萬八閩兒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回想當年他在福建工作的日日夜夜,感觸尤深。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福建這塊充滿激情的熱土上,習近平同志懷抱一顆赤子之心,探索奮鬥了17年半,在改革、開放、發展、黨的建設等一係列重大領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一、“他對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中國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盡短時間使整個國家“脫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于發達國家之林,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

  ——習近平《擺脫貧困·跋》

  1988年6月,34歲的習近平赴任寧德地委書記,成為當時寧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輕的一個。

  上世紀80年代末,寧德基礎設施極其薄弱,沒電、沒路、沒錢。到福州開車要8個小時,途經的飛鸞嶺有36個彎。外商過來投資,一問電話、二問路、三問項目、四問住。幹部群眾思想陳舊,等靠要的多,怨天尤人也不少。“這麼年輕的幹部到這樣艱苦的地方來工作,大家普遍熱情歡迎,既期盼他能帶來新思想、新發展,又擔心他太年輕、扛不住。”當時一些寧德幹部這樣想。

  時間很快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後來,我與同志們談心,形容習書記好比一棵大樹,一植根閩東,就成為我們的主心骨,為我們遮風擋雨,還不斷輸送氧氣,讓生命增添活力和生機。”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時任寧德地區行署專員陳增光説。

  1992年出版的《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寧德兩年艱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寫照。在書中收錄的《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中,習近平以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來比喻經濟比較落後地區的脫貧過程。他在文末寫道: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觀,實在是推崇一種前仆後繼、甘于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種胸有宏圖、扎扎實實、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黃褐色封面的《擺脫貧困》顯得十分樸實。全書12萬字,共收錄了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的29篇講話和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加快發展、脫貧致富這一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廣泛涉及閩東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內容。

  陳增光説,收到福州市委辦寄來的2本《擺脫貧困》後,他反覆研讀:“這本書體現了習近平同志扎根艱苦地區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的堅定理想信念,翻進去看每一篇都能看到他滿滿的為民情懷,在他心裏從來沒有一刻忘記人民。”

  “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只有心中裝著群眾,事事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眾真心實意的支援”“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在福建,許多曾經與習近平共事過的幹部説起他,都會談到,“人民”二字是習近平提起次數最多、頻率最密、場合最多的詞。

  習近平曾在《擺脫貧困》一書中寫道:“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擔負一定領導責任的同志,都應當同焦裕祿同志作個比較,經常想一想,自己為人民服務是不是做到‘完全’‘徹底’了。”

  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文思縈係,當即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

  “魂飛萬裏,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焦裕祿的宗旨意識、公仆情懷和奮鬥精神,讓習近平為之敬仰。怎樣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習近平認為,要“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習近平的為民情懷,讓身邊的人深有感觸。

  “我感覺他對老百姓的感情最深,我從內心敬佩他。我覺得閩東有這樣一位好領導,一定有希望。”時任寧德地委常委、統戰部長姚智梅在回憶與習近平共事的兩年時光時這樣説。在她看來,習近平總是想方設法到基層去,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盼,汲取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群眾在他內心具有最重的分量,基層是他去最多的地方。

  1988年6月,一到寧德赴任,習近平就一頭扎進了基層。

  第一個月,習近平輕車簡從,只帶著兩三個人下鄉調研。第二個月,習近平還是調研,基本是2天一個縣,每個縣的主要鄉鎮、村莊都要走一走。到任不到3個月時間,習近平走遍閩東9個縣,後來又跑了絕大部分鄉鎮。

  時任寧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煊回憶説:“只要不開會,一有點時間,習書記就要下鄉去,一年裏半年的時間都在下鄉。” 李金煊多次跟隨習近平深入基層調研。他説,習近平心裏總是記挂著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每到一村都要走村入戶到老百姓家裏實地察看。當時有政研室的同志總結習近平到閩東後不知道“掀了多少鍋蓋、掀了多少桌蓋、掀了多少鋪蓋”。

  習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調研時,當地老百姓拿出艾葉蛋招待他——用艾草熬出的熱乎乎的湯汁,衝進打散的生雞蛋裏,再加些白糖攪拌一下,這是當地招待貴客的“最高禮節”。工作人員擔心習近平喝不慣,連忙阻止。習近平擺擺手説:“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覺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離了。”他二話不説端起碗把艾葉蛋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興,一下子就和他熟絡了起來。

  “為了讓閩東群眾盡快擺脫貧困,習近平同志以低調親民的身影深入群眾,開展調研,探索思考,倡導並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的工作思路和對策。”陳增光説。

  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頂著炎炎烈日,徒步到不通公路的省定特困鄉——壽寧縣下黨鄉現場辦公,當時辦公地點在廊橋邊上的土坯房裏,午休吃飯就安排在廊橋上。參加調研的時任壽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連德仁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乘車5個小時,步行4個半小時,開會座談訪貧2個小時,一路風塵,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又兩次來到下黨,協調解決下黨建設發展難題。

  下黨鄉的徒步調研,正是他所倡導的“現場辦公走訪基層”的起點,隨後逐步建立以“信訪接待走訪基層、現場辦公走訪基層、調查研究走訪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走訪基層”為主要內容的“四走訪基層”工作制度。

  “習書記在走訪基層的時候,特別注重發現好的典型,希望通過樹典型,以典型引路,帶動更多地方發展起來。”李金煊説,“習書記常説,地委工作大多數涉及農村,沒有典型的東西,説服不了基層。”

  1990年1月,來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的同志,每人都領到了一本叫《滴水集》的冊子。這本近400頁的冊子裏,一共有72篇文章,收集整理了當時寧德地區的各領域典型經驗例子。

  李金煊是當年《滴水集》的主要編寫者之一。他回憶説,1989年底,習近平請他牽頭準備這次會議典型材料匯編,並交代他:“要把這兩三年工作中典型的、有進步的、有發展的都收集起來。”

  籌備小組經過43天的調研,走遍閩東各縣,最終整理出一本材料。冊子編好了,習近平看過之後,建議取“滴水穿石”之意,把這本冊子的名字定為《滴水集》,還親自做了序。

  後來,這本《滴水集》中具體詳實的做法、例子,成為各地學習推廣的良好典型。比如古田縣瑞岩小學校長蘇玉桂適應山區艱苦辦學環境、創新探索教學方法的典型經驗得到推廣後,原本教育不算拔尖的古田縣,第二年升學指標排到了全地區第一。

  1989年2月25日,《福建日報》頭版刊發了《山雞飛上鳳凰臺》的報道,説的是寧德農民給地委幹部作報告的新鮮事。

  福安市坦洋村老大隊長劉少如帶頭辦起福安市第一家村集體企業,帶領全村種茶致富。習近平到坦洋村調研時評價劉少如:官不大,但敢于擔當,站在改革的前頭,帶領大家致富,很不容易。

  習近平親自邀請包括劉少如在內的八位基層農民代表到行署會議廳向地直機關副科以上幹部作報告,用一村、一戶、一人的變化,講述了十年來改革政策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轉變。

  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聲音,汲取各方智慧,更加堅定了習近平帶領幹部群眾加快改革開放、致力擺脫貧困的決心:“我覺得越是艱苦的地方、困難的時刻,越能磨練人的意志、鍛煉人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立足于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他調任福州時,人民日報有一篇“閩東脫離貧困線”的報道,他得知後表示:“我也堅信,‘億萬千百十,皆起于一’,閩東跨越了這一條‘貧困線’,若能繼續臥薪嘗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鬥不息,必能徹底擺脫貧困。”

  “擺脫貧困,讓百姓生活好起來,是習近平同志工作的重心。” 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鐘雷興回憶説,“習近平同志把百姓的事當作最大的事,總是想方設法解決群眾困難。”

  “當時群眾要陳情就得到寧德地委行署。上世紀80年代末,閩東交通不便,路不好走,一路顛簸,一天都到不了。”鐘雷興説,“針對這種情況,習近平同志在原先約訪群眾制度做法的基礎上,轉換思路,轉變工作方式,改約訪為下訪。”

  “我們工作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對上面負責,而且要對群眾負責,為人民做主。古時候的縣官尚且還有擊鼓升堂,為民申冤,而我們卻成天忙于開會,很少主動去抓這種事,這是不應該的。”1988年12月20日,習近平率先到霞浦縣接待來訪群眾,在當天的總結會上他這樣説。這一次接訪,也揭開了寧德地縣鄉三級領導走訪基層接待群眾來訪日歷的第一頁。

  1989年3月30日,天空下著濛濛細雨,雨水給早春的霞浦增添了幾分涼意。這一天,是霞浦縣的接訪日。

  一大早,霞浦縣委黨校的門口就聚集不少陳情群眾。得知地委的領導要來接訪,很多人早早就趕到了這裏。

  “我要找地委習書記。”人群中,一位陳情者高聲説。

  接訪一開始,這位陳情者就奔著習近平去了。習近平熱情地接待了他,耐心詢問他遇到了什麼困難。

  “原來習書記這麼親和。”一開始還有些忐忑不安的群眾放下心來,把自己的困難一五一十和習書記説了。原來,他是霞浦鄉下某學區的一名教員,因家中情況特殊,老母親孤身一人留在城裏,體弱多病,年事已高。

  “我放心不下老母親,想調回城裏照顧她,以盡孝道。”他説。

  習近平認真聽完他的敘述,詳細了解了相關情況,對照有關政策,明確表態:可以回城,考慮今年暑假給予解決。

  這件事習近平一直挂在心上。沒過多久,他向相關部門跟蹤了解這件事情的進展,當得知事情並沒有抓好落實時,一向態度溫和的習近平卻顯得特別嚴肅起來。

  習近平批評相關辦事人員説:“這個問題符合相關政策,沒有違反原則。你們設身處地為群眾想一想,遇到這樣的情況,讓孩子回到城裏照顧他老母親有什麼為過呢?”並要求有關部門“一定要給我答復”。

  “習書記心裏有群眾,從來不是光喊口號。”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方慶雲回憶説,習書記關愛民生,總是把群眾的苦,群眾的難放在心裏,常常帶著四套班子的幹部到基層接訪群眾,盡心盡力解決群眾的困難。

  對此,時任福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文貴深有感觸。“習書記赴任福州的第二天,就走訪基層調研,了解群眾想什麼、有什麼困難,這讓我們印象深刻。當時我就感到,福州要有大變化了。”

  在福州,習近平大力倡導“馬上就辦”,推行“四個萬家”,提高辦事效率,切實解決困難。

  1991年3月,習近平登上低矮逼仄的連家船,實地察看船民的生活,登岸之後,立即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船民搬遷上岸問題。十個月後,104戶船民家庭結束了“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生活,搬進了臺江區紅星新村的新居。

  自1990年起,在習近平推動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為城鄉人民辦20件實事,辦事項目通過新聞媒介向全市公布,項目的最終確定採用人民群眾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年終公布項目完成情況,並讓群眾投票評選完成最滿意的項目。

  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大力實施“安居工程”“廣廈工程”“造福工程”,改善百姓居住條件。2000年7月,已擔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接近40攝氏度高溫的正午,走進擁擠悶熱的福州蒼霞社區棚屋區,與各級幹部一起親身體驗群眾疾苦。在他的推動下,2001年5月1日,回遷安置的所有樓房就全部竣工。

  “習書記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放在首位。”時任福州市委辦副主任趙汝棋説。

  趙汝棋當年曾在市委政研室工作過,政研室的工作主要是起草文件講話、開展調查研究、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長時間都俯首案前。有一次,習近平對趙汝棋説:“你們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政策研究上,要把眼光放到人民群眾中去。”

  趙汝棋説,後來政研室根據習近平的這個想法,將20多名工作人員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走訪基層調研,收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梳理後形成短平快的“一事一報”刊發在《福州調研》上。

  習近平對“一事一報”非常重視。趙汝棋説,習書記基本上對所有的“一事一報”都要看,大部分都有明確的批示,比較詳細的批示佔到其中的三分之一。有的他認為還不夠深入的,會批示再深入調研。

  習近平交代身邊的工作人員:“凡是群眾來信,一律都要交給我過目。”並提議把信訪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還要求自己無條件做到四個“親自”,即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批閱、親自查辦。

  根據1993年福州市委督查科的資料,習近平任職福州市委書記後,批閱的群眾來信函件達千余件,他對群眾來信幾乎每封必看,每看必批。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後的首次公開講話,樸實親切、飽含深情,溫暖了億萬人的心,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

   1 2 3 下一頁  

[責任編輯: 張樵蘇 陳俊松 ]

Copyright © 2000 - 2017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黨建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32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