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去除圈子文化,少些貴人多些規則

2017年01月02日 17:23:30 來源: 人民網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近日,天津市通報了對中央第十輪巡視回頭看的整改情況。根據通報,天津市向“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這個天津政治生態的頑疾宣戰,問責處理了12名涉武長順案行賄買官人員,並嚴抓金融、規劃等6個係統的整改。

  時至今日,盡管權力的籠子越扎越緊,但仍有不少人一意孤行。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在“懺悔錄”中寫道:“正常的同志關係,完全變成了商品交換關係。我家成了‘權錢交易所’,我就是‘所長’,老婆是‘收款員’。”不少行賄人譏笑他沒有一點省委書記的尊嚴,只是批發“官帽”的商人。圍繞其身邊的代理人、政治掮客更是被稱為“地下組織部長”。無獨有偶,昆明市委原書記高勁松曾給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的老婆張慧清送200萬港幣,用于買官。金錢開路,帶病提拔,貪腐有余、能力不足的高勁松在昆明市委書記位子上只有短短8個月,也沒有停止斂財……典型的案例,揭露了非典型的官場現象。

  一直以來,對不少人來説,官場似乎就是一個名利場,進來的人收獲功利,沒進來的人趨之若鶩,由此衍生出不少臭味相投的“圈子”。圈內圈外難免互攀交情,在觥籌交錯間官商勾結,在推杯換盞中賣官鬻爵。清初攝政王多爾袞對明王朝的覆滅做了這樣的評價:“明國之所以傾覆者,皆由內外部官員賄賂公行,功過不分,是非不辨。凡用官員,有財之人雖不肖亦得進;無財之人雖賢才亦不得用……亂政亂國,皆始于此,罪亦莫大于此。”可見明代吏治腐敗、賣官鬻爵風氣之盛、後果之重。

  官場上的圈子盛行,實則緣于不正常的人身依附。“貴人”,是官場中人喜歡使用的一個詞匯。這些“貴人”們往往真假難辨、手眼通天,熟諗官場規則,左右人事安排,讓不少官員心生向往,由此圍繞其周圍的團團夥夥越來越壯大,“貴人”現象也就越來越明目張膽。這種官場陋習的誕生演變,固然離不開官員自身的貪婪妄為,但組織規章的失效、官場文化的走樣,也難辭其咎。

  實際上,從制度建設上來説,頂層設計從未失位,《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修訂與出臺,從上到下嚴格規范選人用人的要求,但尚需提防規章落地過程中的暗箱操作、防范組織人事工作中的人為幹預;出臺八項規定、堅持反“四風”,蕩滌了官場不良風氣,但還需防止圈子文化死灰複燃。最重要的是,官員要從自身角度抵禦“官本位”思想的侵蝕。在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在依法用權、正確用權、幹凈用權中保持廉潔,在守紀律、講規矩、重名節中做到自律。這無疑是對官員如何使用權力的金玉良言。

  其實,官員從政最大的倚仗,不是貴人,而是規章;官員從政理應的圈子,不是團夥,而是人民。這才是官場最該有的面貌,最應有的規則。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9112023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