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為什麼説長徵是勝利的

2016年10月16日 09:35:4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為什麼説長徵是勝利的

  潘宏、蔡琳琳、李悅

  眾所周知,長徵中紅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四路紅軍長徵出發時總人數共20.6萬余人,長徵結束時,僅剩下5.7萬余人,加上沿途擴紅2萬以上的補充兵員,實際損失約四分之三。此外,南方各根據地或轉為遊擊區,或完全喪失。如此巨大的損失,為什麼還説長徵是勝利的?

  毛澤東為我們提供了如何認識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935年12月27日,在紅一方面軍長徵結束剛剛過去兩個多月的時候,毛澤東即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指出:紅軍長徵“這個大轉移,使得舊區域變為遊擊區。在轉移中,紅軍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們拿著整個局面中的這一方面來看,敵人是得到了暫時的部分的勝利,我們是遭遇了暫時的部分的失敗。這種説法對不對呢?我以為是對的,因為這是事實。但是有人説(例如張國燾):中央紅軍失敗了。這話對不對呢?不對。因為這不是事實。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蝦蟆坐在井裏説:‘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説:‘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這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我們説,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説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徵計劃的方面)説來是勝利了。敵人在一個方面(佔領我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説來是勝利了,在另一個方面(實現‘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説來是失敗了。這樣説才是恰當的,因為我們完成了長徵。”

  從全局看,長徵實現了戰略轉移,打破了蔣介石“剿滅”紅軍的企圖

  長徵這一軍事行動的根本性質是戰略轉移。戰略轉移,通常指軍隊為實現某種戰略目的,放棄現有陣地,轉移到新地區去發展的一個有計劃的戰略步驟。衡量這一行動勝利與否的標準,是轉移計劃能否最終完成,而不是單看人數的增減。全局和局部的辯證關係,是我們看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從局部看,中央紅軍長徵初期的作戰行動以及紅四方面軍的南下行動,均未能完成其計劃,可以説紅軍在這兩個時期的行動是失敗的。但是,四路紅軍經過兩年無蘇區依托的流動作戰,與上百萬國民黨軍殊死拼殺,逐步變被動到主動,最終匯聚西北,粉碎了蔣介石徹底“剿滅”紅軍的企圖,完成了戰略轉移的計劃。因此,從完成轉移計劃這個全局看,紅軍長徵是勝利的。長徵中,蔣介石數次要求屬下聚殲紅軍,甚至企圖使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但均一次次的落空,最後他也不得不承認:“六載含辛,未竟全功”。

  紅軍長徵所帶來的國內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和深遠影響,更加彰顯了這一勝利

  長徵實現了由被動的戰略轉移向抗日前線的主動進軍,推動了中國革命由國內階級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轉變。長徵是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進行的。而身處長徵逆境的中國共産黨和紅軍,位卑未敢忘憂國,始終以捍衛國家獨立和民族生存為己任,高舉北上抗日的旗幟,發出了“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的吶喊。黨和紅軍把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北上抗日的奮鬥目標融為一體,使被動的戰略轉移逐步轉變為主動向抗日前線的勝利進軍。在北上抗日方針的指引下,三大主力紅軍終于匯聚中國西北,完成了直接對日作戰的戰略集結,使黨和紅軍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獲得了全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長徵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為中國革命奠定了空前廣泛的群眾基礎。長徵前,中國革命的重心在南方,黨和紅軍的影響也偏重于南方。紅軍長徵數萬裏,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如一支龐大的武裝宣傳隊,廣泛宣傳黨的主張,使沿途億萬人民懂得了“紅軍這篇大道理”,認識到“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播撒了革命種子,準備了雄厚的群眾力量。正是在長徵期間,各地各族群眾紛紛行動起來,組織起來,聚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結成了以中國共産黨為核心的強大的抗日救亡陣營。

  長徵促使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始形成,為革命事業的興旺發達提供了最為可靠的保證。紅軍長徵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統治黨中央達4年之久,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屢遭打擊與排斥,黨和紅軍陷入危機。長徵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常委,“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成為“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在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後,黨和人民軍隊終于得以在自己所自主選定的領袖的指引下,乘風破浪,從慘痛失敗走向了輝煌勝利。

  長徵實現了主力紅軍的集中與統一指揮,為中國革命戰爭的順利發展保存和鍛煉了基幹力量。長徵前的各路紅軍,分散于各個蘇區,因相距較遠和國民黨軍的分割包圍,只能各自為戰。經過長徵,各路紅軍雲集中國西北,完全統一于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的直接指揮之下,為下一步集中出師抗日準備了條件。初到陜北時,許多人看不起紅軍,看不到這幾萬人經過長徵熔爐的鍛造和淬火,“要比三十萬更強大”。周恩來説:我們紅軍,像經過了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一些枝葉,保存下的是樹身和樹根。這時的紅軍,已成為中國革命的精華,是中國人民團結禦侮的堅強核心和基幹力量,是中國革命事業得以順利發展的堅強保證。

  總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長徵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972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