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初心不改礪神劍——記火箭軍某導彈旅旅長李正連

2016年09月28日 19:13:55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初心不改礪神劍——記火箭軍某導彈旅旅長李正連

  新華社記者張選傑、李兵峰

  在壯闊的導彈方陣中,一位導彈旅長的身影匆忙、步履鏗鏘——

  他時刻恪守入黨宣誓時的莊嚴承諾,在10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幹得出彩;

  他時刻聚焦備戰打仗,戰鬥足跡遍布一個個導彈陣地;

  他時刻嚴于律己保持本色,營造清風正氣,讓官兵心無旁騖投身強軍實踐……

  三十載軍旅時光荏苒,火箭軍某導彈旅旅長李正連保持初心,潛心礪劍,在強軍路上篤定前行。

  牢記初心,忠誠鐫刻導彈陣地

  3年前,領導找到正在原第二炮兵作戰部任副部長的李正連,聽取他本人意見,讓其去原部隊“官復原職”。

  從機關到基層,平級調動到原來的單位,從首都北京到高原偏隅,有的人或許難以接受,李正連卻毫不猶豫地答應:“這不是選擇的問題,是必須服從。”

  出生在蘇南紅色土地,李正連從小聽著長輩們講述的沙家浜紅色故事長大,對共産黨有著極其樸素的感情。

  1986年,他參軍入伍來到戰略導彈部隊,被部隊特有的“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浸染影響,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融入了他的血脈。

  當兵第3年,由于表現優異,他在同年兵中最早一批加入黨組織。在鮮艷的黨旗下,“對黨忠誠”的錚錚誓言,成為引領李正連前行的航標。

  軍校畢業後不久,他作為“種子隊員”,參與組建我軍第一支常規導彈部隊,即“常規導彈第一旅”,成為中國新型戰略力量建設的“拓荒人”。

  上世紀90年代,“常規導彈第一旅”執行戰略威懾任務,時任連長的李正連,帶領官兵挺進預定區域,成功發射導彈,準確命中目標,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圓滿答卷。

  2009年初,經過9個崗位歷練的李正連,上任某導彈旅旅長,從環境較好的南國到條件較差的西北,從一支聲名赫赫的導彈勁旅到剛剛組建沒多久的新部隊。

  “晝無為、夜難寐。”旅政委楊洪全這樣評價自己的搭檔,“27年黨齡的李正連,將忠誠鐫刻到一個個導彈陣地。”

  踐行初心,緊盯“明天的戰爭”

  “點火!”“點火!”一聲聲令下,幾發導彈怒吼,飛向遙遠的目標。這是李正連所在旅一次接受上級評估考核的情景。

  考核在實戰化背景下進行。剛抽點完部隊,他立即率部出發,幾晝夜跨區機動近2000公里,按照實際作戰流程準時實施發射,打出了這型導彈歷史最佳精度,也標誌著這支“導彈新兵”躋身勁旅之列。

  “如果戰爭來臨,我願衝在最前面。”這句話李正連不僅常説,而且落在行動上。

  上世紀90年代初,某新型導彈進行試驗發射,他主動請纓執行任務。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裏,他和戰友住土坯房,天天與發射架為伴,刻苦學專業、抓緊練技能,圓滿完成發射任務,為常規導彈部隊戰鬥力建設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

  為帶出過硬部隊,李正連傾注全部精力。任旅參謀長時,部隊正處發展關鍵期,他把行軍床搬到辦公室,整天守在作戰室、訓練場,全身心投入戰備訓練籌劃,總結梳理的一係列成果被推廣,成為其他部隊學習的“藍本”;任旅長時,部隊剛組建,武器裝備才到位,如何快速形成作戰能力,是擺在他面前的最大難題。

  他一邊抓部隊專業學習和導彈操作訓練,一邊抓全旅的戰備狀態,帶人修訂完善20多種戰備和應急處置預案,對10多類作戰物資進行逐個規范,很快使部隊全員出動時間比原來縮短三分之二。

  短短3年時間,這個旅實現數次跨越,通過全軍“軍事訓練一級旅”達標考核,被評為“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軍人準備的,永遠是明天的戰爭。”這句話寫在李正連的案頭,更寫到了導彈旅的建設中。

  他在旅裏組建“藍軍小分隊”,具備偵察、電磁幹擾、特種破襲等能力,不間斷對全旅進行“打擊”,營造了濃厚實戰氛圍。

  他要求每名號手在精通主專業的同時,必須熟悉一個其他專業,解決了“平時發射有專家把關,戰時誰來當保姆”的問題。如今,全旅不依靠上級專家就可實現獨立發射。

  他主動向上級請纓,率先參加火箭軍對抗訓練,全旅在被譽為“磨刀石”的訓練基地,與兄弟部隊3輪對壘交鋒,解決11個戰法問題,經受了全要素實戰“大考”後,快反、防禦、突擊等能力大幅提升。

  堅守初心,營造導彈勁旅的“青山綠水”

  23年前,身為連隊幹部的李正連,來到我軍第一支常規導彈部隊。面對蒿草遍地、荊棘叢生的環境,他和戰友們一起,從無到有、艱苦創業。

  幾年前,走上旅領導崗位的他,面對單位所處的“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夏天似火烤、冬季裹皮襖”環境,和當年一樣激情創業,無論是專業學習,還是日常訓練,都帶頭幹帶頭訓帶頭學。

  上級組織3公里考核,他一馬當先,成績優秀;基地組織軍事技術大比武,他在旅團主官比武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

  “要想官兵練兵不懈怠、備戰不松勁、打仗不怕死,就要知兵為兵愛兵。”李正連説。

  他和黨委“一班人”研究出臺慰問救助家庭困難官兵、協助解決隨軍家屬就業、保障官兵探親休假權益等“服務官兵十二件事”,先後解決官兵學歷升級、醫療保障等36個問題。

  第一次到距離機關20多公里的分隊檢查,李正連發現官兵喝的水含鹼量較高,很快就為這個僅有26人的分隊配備了一套凈水設備。

  近年來,這個旅調整任用幹部百余人,選取士官一千余人,官兵成長進步完全靠能力實績,幹部履職盡責普遍較好,官兵滿意度達到98%。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964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