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數萬將士血灑湘江 紅軍書寫長徵悲壯一役

2016年09月04日 17:24:3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9月4日電  題:數萬將士血灑湘江 紅軍書寫長徵悲壯一役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

  “我那時沒想明白,是什麼力量讓這些紅軍戰士在面對敵人時無畏無懼,是什麼精神讓他們勇往直前。”劉發育,90歲,廣西興安縣界首鎮人,時隔82年他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壯烈犧牲的紅軍戰士。

  初秋的湘江廣西興安縣界首古鎮段,綠樹如茵,江水瑟瑟。1934年11月底,這裏是中央紅軍強渡湘江的重要渡口之一,在界首渡口旁,一座叫“三官堂”的古建築格外顯眼,中央渡江總指揮部就設在這裏,彭德懷曾在這裏指揮界首阻擊戰。在戰況最激烈的時候,朱德、周恩來也來到這裏,指揮紅一軍團、紅三軍團掩護主力部隊渡過湘江。這裏的墻上仍然貼有當年戰鬥的照片以及戰役形勢圖。

  劉發育見證了阻擊戰的激烈場景。他回憶,當時的紅軍戰士很苦,穿得比普通老百姓還差,只拿著槍、子彈、幹糧,連背包都沒有,他們路過村子的時候從來不擾民,還打開地主的糧倉把糧食分給貧苦群眾。

  “有12名紅軍就在我們村口不遠處與國民黨軍交戰,一開始是紅軍處于攻勢,後來槍聲越來越密集,紅軍退守一處土坡,一夜後,槍聲就停了。”槍聲停後,當時只有8歲的劉發育和其他幾個小夥伴一起在村子附近撿子彈殼,看到了11名紅軍戰士的遺體,還有一名受傷的紅軍倚靠在一棵大樹旁。

  “他靠在樹邊,我們上前幫忙,給他食物,但他只向我們討了點水。”劉發育和夥伴們想救這名紅軍,可是那個時候到處缺醫少藥,只能輪流幫這名紅軍拿水,由于傷勢過重,這名紅軍三天後不幸去世。

  今年102歲的支義青當年曾經在全州縣鳳凰嘴渡口給紅軍架設過浮橋,他回憶,當時天上有飛機俯衝掃射,地面有追兵步步緊逼,但是當地的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用幾條船為底座,中間架上木頭和木板,硬是把浮橋架了起來。

  “紅軍説他們是工農的隊伍,為了老百姓而戰,每天還給我們工錢,和動不動就抓壯丁出勞役的國民黨軍完全不一樣。”支義青説。

  全州縣黨史辦副主任劉紹新説,湘江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全州縣境內,在鳳凰嘴渡口,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江面,密密麻麻的犧牲戰士遺體被衝到10多裏外的一處河灣,十分慘烈。

  在興安縣湘江戰役紀念館的序廳左邊,刻著幾個金色大字:“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館長尹湯懷説,這幾個字是朱德在周恩來發給全軍的電報後面特意添加的,“這反映了當時的危急程度,紅軍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根據史料記載,渡過湘江以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余人。從湘江突圍以後,中央紅軍艱難翻越興安縣境內的老山界,然後向雲貴方向挺進。而今,當年的老山界已經成為旅遊名勝區,而紅軍路過興安縣留下的標語樓仍然保存完好。尹湯懷説,紅軍戰士為解放工農舍生忘死的堅強意志依然激勵著後來人,不忘初心,奮勇前進。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