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我國著力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社會治理格局

2016年08月14日 09:00:5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 題:讓社會充滿活力 安定和諧——我國著力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社會治理格局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王思北

  “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實現社會充滿活力、安定和諧。”

  半年來,我國在“十三五”規劃綱要所指引的社會治理之路上努力前行,“充滿活力、安定和諧”這八個字正逐步變為現實。

  政府部門:以人為本 提升治理能力和水準

  2016年3月,連雲港市救助管理站的小院裏,50歲的郭秀英被年邁的父母緊緊地摟在懷裏。

  患有癲癇癡呆病狀的郭秀英兩年前走失,一直是救助站裏的“無名氏”,不久前,連雲港市救助管理站與公安部門合作,對站內滯留人員展開免費DNA數據採集工作和尋親登記,郭秀英終于回到了溫暖的家。

  為了幫助更多“郭秀英”順利返家,我國政府充分運用DNA比對、上線全國救助尋親網等新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僅2016年上半年,1570名受助人員返回了家庭。“我們還將探索引進人臉比對等生物識別技術,提高救助尋親效率。”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説。

  尋親工作取得的進展只是近年來我國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準的一個小小注腳。按照“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和標本兼治”的思路,我國從民生角度出發,開展了一係列行動:

  首次從國家層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1000萬困難殘疾人和1000萬重度殘疾人將受惠于此;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農村留守兒童資訊庫”,對相關情況進行動態更新……

  一項項具體務實的改革舉措,都充分體現著以民為本的基本原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總結説,社會治理就是要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衣食豐足、幸福平安、和諧有序。

  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 聯結百姓生活

  參加心理講座、文化沙龍,走進梅蘭芳大劇院、老舍故居,到臨終關懷醫院慰問演出……北京西城區生命陽光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殘障人士們不僅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還能將自己的愛心回饋給社會。

  北京西城區生命陽光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是一家為弱勢群體提供心理健康及精神關懷服務的公益性組織。如今,在教育、衛生、養老、環保、法律援助等多個領域,類似的社會組織正日趨活躍。

  華北電力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朱曉紅表示,作為協助政府加強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組織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了讓社會組織更好參與社會服務,2015年,中央財政支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446個,投入資金1.95億元,全國大部分省份也都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或彩票公益金支援社會組織開展社會服務:上海出臺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建設、社區基金會建設指引等政策,加快構建社會組織服務支援體係;浙江推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和購買服務,完善公益創投機制。

  取消對全國性社會團體籌備成立的行政審批、取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審批……不斷優化的政策環境讓社會組織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定期公布“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等措施,也為正規社會組織良性、有序發展提供了保障。

  “隨著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社會組織正從依賴政府向通過政府鼓勵和扶持而走向獨立自主的社會化發展方向轉變。”朱曉紅説,擁有了更多支援、更大空間,社會組織也將承擔起更重的責任,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

  社區街道:成為社會治理主角

  社會治理的源頭和支點在社區,社區的和諧與活力取決于居民。

  在長沙河西王府井廣場,一群住在附近社區的孩子開心地聚在一起學繪畫、做手工。發起這些趣味學堂的“神器”,就是長沙市鹹嘉湖街道今年1月推出的“鹹嘉裏手”微信智慧服務平臺。借助它,社區探索了一係列“微治理”服務舉措,實現了社區治理的現代化升級。

  不僅如此,通過它總結分析居民參與公益活動的數據,街道可以引導其中積極分子組織志願服務隊伍,開展公益事業。目前,轄區內整合志願服務團隊、吸納優質社會組織,實現了各類志願資源在街區內的共建共用。

  “居民從封閉的小家庭走入以興趣愛好而集結的社群部落,再共同服務于社區,在關注、參與中增強了對社區的歸屬、對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鹹嘉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黃燕説。

  治國理政不只是“高大上”的大政方針,還有這些“小而全”的基層落實。通過社區,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了“最後一公里”,更多的群眾加入到社區治理的進程中來,更多個性化的百姓需求也得到及時滿足,“共建共用”不再只停留在紙面。

  近年來,為了加強社區治理工作,我國建立了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黨政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支援、群眾參與的城鄉社區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截至2015年底,全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1.9%,社區信息化建設被列入國家電子政務基礎工程,社區服務資訊惠民專項行動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到2020年,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社區和多數農村社區都能形成及時回應居民需求的社區服務體係。”民政部部長李立國這樣描述社區治理的發展方向,屆時,每個社區都將有專兼職專業社工或民辦社工機構從事社會服務活動,社區社會組織將更活躍、專業社工作用更明顯、社區更富有活力。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1938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