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確保“脫貧不返貧” 杜絕“摘帽不脫貧”——井岡山革命老區脫貧摘帽倒計時調查

2016年07月08日 10:32:3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7月8日電(記者劉菁、郭強)江西省井岡山市和吉安縣今年初立下軍令狀,年底要在江西率先脫貧。目前已進入脫貧摘帽的倒計時。建立貧困戶“脫貧不返貧”的長效機制,杜絕基層“摘帽不脫貧”數字脫貧,是他們正在忙的事兒。

  創新扶貧模式 確保“脫貧不返貧”

  盛夏烈日,井岡山市新城鎮曲石村貧困戶周新傳家門前,一群蜜蜂在飛舞。

  身患重病幹不了重活,沒有技術,前幾年政府給錢讓他養雞,100只雞死得只剩幾只,周新傳一度對生活喪失了希望。今年,政府扶持他養了8箱蜜蜂,由養蜂大戶負責技術指導和蜂蜜回購,每箱能賺900元;挂點幫扶單位給了他6000元入股哈密瓜合作社,每年按10%分紅……

  幾項加起來一年收入有1萬元左右,周新傳對脫貧一下子有了底氣。

  記者採訪發現,為實現率先和長效脫貧,井岡山市和吉安縣都以産業扶貧為主抓手,創新模式,讓貧困戶有了“資産”,從中獲取長期穩定的收益。

  在吉安縣敖城鎮湖陂村,貧困戶陳宗才向記者展示了兩本“小紅本”——貧困戶登記證和合作社股權證。當地政府給每戶2000元資金入股村裏的養鴨、蜜柚、楊梅等合作社。除了股權分紅,陳宗才夫婦還在養鴨合作社打工,月收入3600元。

  吉安縣縣委書記李克堅説,過去扶貧政府直接給貧困戶錢,沒幾天就被日常開銷花光了;後來給錢讓他們發展産業,但由于缺技術缺行銷能力往往也很難成功。“現在我們把扶貧款作為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的股金,讓他們能獲得穩定的資産性收益,形成脫貧的長效機制。”

  健全退出機制 杜絕“摘帽不脫貧”

  去年底,經村裏評議和本人認可,吉安縣永陽鎮江南村貧困戶肖正輝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銷號脫貧了。前幾年,他用政府提供的10萬元貼息貸款,種了28畝井岡蜜柚。去年蜜柚挂果,他家的收入超過4萬元。

  為確保貧困戶穩步退出,同時防止“摘帽不脫貧”,井岡山市和吉安縣兩地都制定了貧困戶和貧困村退出的具體標準和程式。吉安縣明確貧困人口退出需達到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146元、住房安全、無子女因貧輟學等7項指標;貧困村退出則以貧困發生率低于2%為主,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産業發展等11項指標。

  脫貧有標準,退出也有程式。

  井岡山市扶貧辦副主任黃常輝説,貧困戶退出和貧困戶精準識別一樣,要先入戶走訪調查,核年收入、看住房飲水安全等,之後還要經過幾輪評議、審議、公示和核查,確定達到標準且經貧困戶本人認可後才能退出。

  為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井岡山市和吉安縣還引入了第三方國家統計局地方調查隊對脫貧實效進行評估。

  持續加大投入 防止“脫貧不脫困”

  井岡山市拿山鄉江邊村貧困戶李喜蘭,身患白血病,手術花了23萬元,報銷了8萬元,如今每年還要注射4次2萬元一針的進口藥。説起這些,李喜蘭就愁眉苦臉,雖然家裏每人平均收入達到3000多元,但開支太大,生活依然困難,“賺的錢都為治病花光了”。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井岡山市和吉安縣都有信心在今年底脫貧,但一些像李喜蘭這樣的貧困群眾仍然可能存在“脫貧不脫困”。

  基層幹部分析説,部分貧困戶雖然達到脫貧收入標準且“兩不愁”“三保障”,但生活可能依然困難。黃常輝説,這一方面説明貧困群眾對脫貧狀態的預期與政策對脫貧標準的設定之間存在落差,需進一步明確當前的脫貧是消除絕對貧困,今後仍會繼續鞏固;另一方面,針對因病因學等支出型貧困,尤其是因病致貧,需盡快完善醫療保障體係,減少貧困戶看病支出。

  吉安縣扶貧辦主任王秋萍説,今年吉安縣拿出300多萬元,為當地5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了醫療商業補充保險,他們的住院費用經新農合、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還可再報50%,成為防止脫貧戶因病返貧的第四道防線。

  井岡山市副市長劉向文認為,需要進一步加大産業扶貧力度,同時設立救助基金,防止因災因病因學的脫貧戶重新返貧。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1918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