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建黨95周年特稿:民族復興的人間正道

2016年06月15日 09:15:43 來源: 光明日報

  【輝煌95年】

  開欄的話

  從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出發,到掌舵中國巨輪,劈波斬浪,一路前行,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已歷經95年的苦難輝煌,為世界1/5的人口開辟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也給世界和平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中國人民正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中國人民前所未有地擁有強大的前進定力,也前所未有地擁有實現中國夢的堅定信心。從今天起,本報陸續推出“輝煌95年”係列特稿,回顧和總結中國共産黨95年的光輝歷程和成功經驗,闡釋今日中國何以擁有如此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民族復興的人間正道

——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五周年特稿之一

  來路當憶,前路可期。回望中國共産黨走過的95年征程,鋪展在8700多萬黨員乃至13億中國人心裏的,是一條連接歷史、今天與未來的漫漫長路。

  這是一條無産階級政黨的奮鬥之路。它從近一個世紀前的上海、嘉興綿延而來,見證了一個新生政黨成長為大國執政黨的篳路藍縷、苦難輝煌;

  這更是一條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它“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它的開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實踐創新,其核心價值取向,直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宏壯誓言。

  大道直行。

  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帶領下,在13億民眾齊心逐夢中,這條道路無盡延展。

  道路何謂:一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條道路正確與否,“趕路者”冷暖自知。

  這是一組象徵著“中國奇跡”的數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位躍升至第二位,共計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逾70%;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從190美元連續翻番至7880美元,國內生産總值佔世界比重從1.8%上升為15.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

  短短30多年,中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之初“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遺憾化作歷史雲煙;留下來的,是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自豪感與獲得感。

  一條道路卓越與否,旁觀者亦有評判。

  6月7日,世界銀行發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但維持對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不變。即使在經濟新常態的挑戰下,中國仍被視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重要引擎”。

  “無論聯合國還是世界銀行,沒人否認中國正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意大利學者洛麗塔·納波利奧尼寫就名為《中國道路:一位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模式》的專著表達肯讚。埃菲社等國際媒體刊文指出: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造就了20世紀最壯觀的經濟奇跡”。

  托舉起輝煌成就的,究竟是怎樣一條道路?

  最簡約的表達,是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的有力概括,是習近平總書記“人間正道”的自信宣告:“這條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

  最完備的闡釋,是黨的十八大報告給出的科學定義。解讀這段話,就是破譯中國力量的“密碼”——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確保中國道路不走偏、不停滯,關鍵在黨;

  “基本國情”是中國道路的總依據與出發點,當代中國最大的國情依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的基本路線和生命線,是推進中國道路的根本保障;

  “五位一體”是中國道路的總布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道路的總任務、總目標。一切努力,皆是為此。

  每個關鍵詞,都證明著這條道路的獨一無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當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道路何來:“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中國道路的源頭可上溯至中國近代史肇端。

  “竟爾和戎曾地割,是誰揖盜又門開?”鴉片戰爭的失敗,驚醒了國人“天朝上國”的迷夢,無數仁人志士苦尋救國救民之路。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一次次灑熱血以求索,又一次次悲壯收場。

  1921年,僅有50余名黨員的中國共産黨宣告成立。“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中國就改變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改變了方向”。

  最初的探索,難免茫然。年輕的共産黨人簡單套用馬列主義一般原理、照搬十月革命經驗,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工人運動上,卻導致大革命失敗的慘痛現實。

  引兵井岡山的毛澤東轉向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路。嚴峻鬥爭與理論求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耀然出世,並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開始昂首“走自己的道路”,為中國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十年浩劫帶來的嚴重曲折,卻使中國經濟滑向崩潰邊緣。

  “殺出一條血路!”1979年,鄧小平吹響了深圳特區建設的號角。就在此前一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序幕初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總結經驗教訓,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啟了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新征程。

  改革從農村突破,向城市拓展。從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按下的18個紅手印,到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的設立,中國開放胸懷面對世界,發展快車駛上正軌。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莊嚴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式開辟。

  此後,從黨的十三大到十八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寫入歷次全國黨代會報告,中國共産黨人創建發展中國道路的自主與自覺始終不渝。

  “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這條路徑清晰而正確,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中國人堅定而自信。

  道路何往:“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大國復興,務求與時俱進。5月30日,習近平在題為《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大國改革,須得攻堅克難。5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考察黑龍江,話語諄諄:“轉方式調結構是苦幹出來的,而不是硬等出來的。要把政策轉化為行動,全力打好攻堅戰。”

  大國外交,旨在合作共贏。6月6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開幕。習近平的講話意蘊深遠:“寬廣的太平洋不應該成為各國博弈的競技場,而應該成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臺。”

  幾個片段,一種訴求。中國的發展站上新起點,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新的機遇與挑戰同在眼前。

  放眼世界,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倡導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搭建“一帶一路”區域合作大平臺,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中國道路不但成就了一個富有生機的大國,更為世界貢獻了可資借鑒的新型現代化建設經驗。

  縱觀國內,等待我們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呼喚“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考驗我們的,是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是能否跨越經濟發展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道路如何堅定拓展,正道直行的腳步如何行穩致遠?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用創新理論和切實行動給出響亮回應——

  從確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首倡民族復興中國夢,從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一係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先後問世;

  始終挺立起中國共産黨這個領導核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緊抓黨的作風建設、制度建設,以打虎拍蠅、刮骨療毒的行動兌現全面從嚴治黨的諾言,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

  始終為了人民、把“人民至上”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宗旨,使人民群眾這一中國道路的探索主體與黨同心同德,使中國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無往而不勝;

  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道路的前方,是民族復興中國夢。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這個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重重險阻仍然會橫亙于前,但我們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戰略定力,有“不走回頭路”的清醒判斷。

  我們不會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不會接受任何西方大國頤指氣使的説教;我們的選擇,唯有“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有夢想的人,永遠在路上。為中國夢匯聚磅薄力量,我們黽勉同心、攜手並進!

  (本報記者 王斯敏 王琎)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9063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