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從“垃圾圍村”到“變廢為寶”——江西暖水村“垃圾兌換銀行”見聞

2016年05月26日 13:40:2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5月26日電(記者程迪)在江西德興市龍頭山鄉暖水村,塑膠袋、舊電池、易拉罐、香煙頭等不再是隨手丟棄的物品,而是村民眼中的“寶貝”。在這裏,一塊肥皂價值80個廢舊塑膠袋,40個舊電池或200個香煙頭。

  從曾經的“垃圾圍村”,村民苦不堪言,到如今村民主動撿拾垃圾。這些都源自今年4月份村裏設立的“垃圾兌換銀行”。

  與許多農村地區類似,農村垃圾處理在這裏也是個老大難問題。暖水村是龍頭山鄉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3129人,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原來河裏和岸邊到處可以看到大量垃圾,洗衣做飯的溪水也不太清澈。”村民回憶道。

  龍頭山鄉鄉長蔣鵬程説,暖水村有6個保潔員,年均保潔投入超過10萬元。即使如此,村裏的環境衛生狀況還是得不到大的改觀。“裏弄小巷、河道裏遍布著五顏六色的塑膠袋,今天撿完了,第二天塑膠袋又到處都是。”

  去年剛開通的京福高鐵德興站就設在暖水村旁。“突然間成了人流集散地,我們要把握機遇,今後重點開發鄉村旅遊,改善環境首當其衝。”蔣鵬程説。

  今年4月19日起,龍頭山鄉暖水村設立“垃圾兌換銀行”。採用會員積分制,村民用可回收或可焚燒垃圾到“銀行”積分登記,憑積分兌換商品。“以前幾乎天天都要到河裏去撈垃圾”,鄉清潔辦主任董維維説,現在只需坐等村民拎著垃圾到府。

  走近這間特殊的“銀行”,只見門口整齊擺放著的4個綠色分類垃圾箱。“銀行”裏設有垃圾回收登記區和生活用品兌換區,墻上醒目位置挂有“‘零存整取’制度”、“累計積分’制度”等標示圖。在生活用品兌換區內,既有肥皂、紙巾、黃酒等生活用品,也有鉛筆、筆電等學習用品。

  今年65歲的村民王秀英開始並不相信,“垃圾怎麼可能換東西呢?”幾天裏她從自家和路邊收集了160個廢舊塑膠袋,拎到“垃圾兌換銀行”,只見董維維給她清點了數量,讓她兌換商品,她最後選擇兌了兩塊肥皂。“沒想到垃圾也能換東西,以後不亂扔了,都要收集起來!”

  “看到垃圾,大家都搶著撿。如今巷子幹幹凈凈,河道裏的塑膠袋都撈幹凈了。”家住“銀行”旁邊的暖水村村民祝彩英説,如今村裏亂扔垃圾的也少了。“村民雷秀嬌兩天內撿了2000多個煙頭,一口氣兌換了10塊肥皂,把‘銀行’的肥皂都兌光了。”董維維笑著説。

  截至目前,暖水村有500多名村民參與垃圾兌換商品活動,共收集塑膠袋、舊電池等生活垃圾800多公斤。日均15人次參與,日均兌換垃圾20多公斤。

  蔣鵬程介紹説,“銀行”將收集來的垃圾通過“回購”、舊物改造、制作酵素等途徑,進行有效利用。“不指望‘垃圾兌換銀行’解決所有問題,但它的確提升了村民的環保意識,起到了垃圾減量的效果。”他算了一筆賬:“垃圾兌換銀行”每月僅需千元運轉費用,就能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有益補充。

  “下一步將把‘垃圾兌換銀行’的做法在全鄉6個村推廣,讓這一模式深入人心,帶動全鄉環境衛生狀況的改善。”蔣鵬程説。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1893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