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多地創新創業政策頻出 高校學生學籍最多留8年

2016年05月18日 06:20:31 來源: 新京報

多地創新創業政策頻出 高校學生學籍最多留8年

  資料圖:3月30日,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業園內,大學生創業建立3D列印工作室,對外承攬業務並進行技術推廣,工作室的20余名員工都是在校大學生。圖/視覺中國

  自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允許高校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以來,休學去創業,不再是大學生們“不能説的秘密”。

  一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支援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相繼出臺,截至目前,20多個省份先後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彈性學制、學分制改革等關鍵詞,在這些政策中高頻出現。

  ■ 各省份政策亮點

  創新創業加課時增學分

  為支援在校生創業,北京提出,要重點在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食品安全等領域培育一批新的專業增長點。

  廣西則對創業基礎課程進行了改革,提出不少于32學時、不低于2個學分。增加實習實訓教學比重,文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科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高職高專實踐性教學課時佔總課時數不少于50%;師范類專業實踐不少于1個學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

  廣東設置財稅、金融、法規、企業管理、風險控制、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創新創業實務課程,還允許創新創業學分轉換為專業課程學分,學分修滿後才允許正常畢業。

  彈性學制最多保留學籍8年

  在福建,在校生休學創業的修業年限可在原有學制基礎上延長2至5年,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辦理相關休學手續。黑龍江也提出,除研究生外,學生經高校評估後最多可保留學籍8年休學創業。

  廣東提出實行彈性學制、延長修業年限的要求,將高職高專放寬至6年,本科放寬至8年,更允許學生邊工邊讀,休學創業,簡化復學手續,為學生離校創業提供便利。四川的政策則更具商榷余地,創業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辦理相關休學手續。

  創業教育業績影響教師評聘

  近日廣西發布的政策中,“高校教師每2年至少有2個月到行業企業挂職鍛煉”被廣泛關注,其中還提到,教師帶領或指導學生開展創業項目、參與課題研究可折算工作量,在科研項目申報與立項上可給予優先照顧。

  吉林政策更加細化,不僅要鼓勵和支援專業課教師通過培訓轉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還要按照學生人數以及實際教學任務,合理配備一定數量和較高品質的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

  廣東則提出,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業績列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用和績效考核的重要考察指標,實施教師業績考核預警,逐步建立教師淘汰退出機制。

  ■ 高校實施特色

  中國政法: 實施三學期制,增設夏季學期

  新京報記者從中國政法大學了解到,為給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學校將實施三學期制改革,縮短春、秋季學期,增設夏季學期,並且作為全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制度,在夏季學期中著力推行創新、創業、國際化教育培養模式。

  武漢大學: 學生不願就讀的專業可停辦

  在學科及學制管理方面,武漢大學在為學生創新創業而制定的政策中表示,將會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對部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或者沒有學生願意就讀的專業進行改造、調整直至停辦。優先支援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中南大學: 教師離崗創業5年內保留人事關係

  新京報記者從多所高校了解到,實行彈性學制、調整學業進程,已經是各高校的實施常態。比如南京大學、北理工、北科大等,都提出在校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中南大學將四年制本科在校生的修業年限進行了細化規定,為3~6年。不僅如此,還鼓勵校科技教職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經學校同意後可在5年內保留人事關係。

  ■ 個案

  創業有成後回歸學業

  今年年初,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專業碩士研究生肖珣做出了休學創業的決定,肖珣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畢業設計方向的選題,5個專利也都陸續授權,完全具備畢業標準,“更何況我的性格不適合搞科研。”

  2014年,肖珣創辦“CCDORM創意孵化平臺項目”之初,就獲得了200萬元的投資意向。“我們的産品實現校園創意團隊入駐及創意産品售賣,還承辦了首都大學生創意創業展。”肖珣説,公司業務越來越忙碌,一面上學、一面創業,他難以分身,“我需要更多精力做要做的事情。”

  肖珣説,全身心投入到創業之中後,雖然失去了在校園氛圍內做學術,然後順理成章地畢業的穩定感,但創業的經歷讓他更感充實,“很多東西都是我沒有經歷過的。如果是上學,每天保證在實驗室待上三四個小時,就可以做出一些課題,但是在獨自創業時,每天不花十幾個小時,就很難做出成績。”

  休學創業者之中,深圳大學2011級本科生李帛倫,十分具有關注度。他在2015年休學創業,當時正讀大四,創業項目“兼職達人”APP獲得百度手機助手金熊掌獎,目前,他已身家上億。5月17日,已經休學一年的李帛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他已經打算結束休學,爭取明年拿下畢業證。

  肖珣的公司目前也有了開發經驗擴展企業服務領域業務,月利潤大于30萬元。但是對他而言,還沒有穩定,他計劃繼續休學兩年,最遲在2019年1月畢業。

  ■ 衍生

  已出現休學創業孵化平臺

  在支援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強烈浪潮之下,一些社會機構也展開了對此掘金之路——通過整合資源,對想要進行創業的在校生進行創業前培訓。更值得注意的是,機構之中的主要參與者,也是在校創業的大學生。

  大四的張家成和合作夥伴創建了這樣的機構。他介紹,通過建立互聯網平臺,對大學生進行線上與線下的創就業培訓,同時把有創業項目的大學生過渡到平臺之中來。另一方面,利用手中掌握的投資人資源,為可行的創業項目提供初期的創業資金。

  這個關于創業的衍生項目,獲利點在哪裏?張家成透露,平臺所帶來的流量與用戶,就是他們的掘金籌碼。

  ■ 專家

  不鼓勵大學生盲目創業

  “提高大學生創業比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休學創業所能起到的推動作用是有限的,關鍵還在于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中,大學生可以自由選科、選師、選時,自主確定自己修學的年限,在求學期間,可以因創業,暫時中斷學業,也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慮,諸如旅行、調整狀態而讓學業“間隔”一段時間。“現在因鼓勵大學生創業,而強調休學創業,反襯出我國大學並沒有真正實行完全學分制。”

  熊丙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學生(在校和畢業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比例不高,從根本上説,不是時機問題,而是創業能力問題,“如果大學生沒有創業能力而盲目選擇創業,很難取得創業的成功,還會引發一係列問題。”他建議,只有把辦學自主權落實給大學,給大學充分的自主辦學權利,自主設置專業、自主開設課程,並不需要特別強調休學創業的概念,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比例和創業成功率,以及整體的就業形勢,會有根本改觀。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991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