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身邊的大國工匠:核電站施工技術領軍人李政

2016年05月16日 09:21:20 來源: 工人日報

  “什麼是核電土建工程?説白了,就是給核反應爐蓋房子,蓋成的房子叫‘核島’。”中建二局臺山核電站項目部總工程師李政開門見山地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正是因為這“房子”是給核反應爐“住”的,業內對核島的技術施工要求頗為嚴苛。

  過去的20多年,他帶著團隊先後參與了廣東嶺澳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等多個大型核電工程的建設施工。

  20年來,李政成長為“中國掌握核電站施工技術的領軍人物”,有人説他是“中國核電建設的百科全書”,也有人説他是“技術難題的超級克星”。

  匠心:踏實穩重成就“中國建築”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剛到中建二局的李政第一次接觸核電。除了手頭的技術活兒,善于鑽研的李政擠出業余時間學習科技理論和英語。從CAD制圖、品茗安全計算軟件到3D3S、PKPM等技術軟件,李政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長為核電技術領域“百科全書”式的技術達人。

  隨著核電産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如何更好地保證核電安全成為重中之重。這也成為李政潛心研究的一大目標。

  臺山核電項目彈簧隔振器安裝施工時,彈簧隔振器作為汽輪機的底座支撐,在汽機運作期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設備安裝精度高,容不得半點馬虎。作為總工程師,李政率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制定和推敲隔振器的安裝方案,不斷針對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李政介紹,彈簧隔振器上面要承受汽輪發電機和4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汽機臺板的重量,總重量達五六千噸,一輛汽車的重量大約1.4噸,即相當于這些彈簧隔振器要承受3000多到4000輛空汽車的重量。其施工原理是靠著內部特質彈簧減少發電機的振動。“汽輪發電機和汽機臺板往下傳遞壓力,如果貼合得不緊,受力不均勻,就會導致彈簧隔振器的破壞”。

  最終,彈簧隔振器的安裝精度和技術要求分毫不差,業主方專家連聲讚嘆:“中國建築果然名不虛傳!”

  專業:刻苦鑽研力鑄“國內第一”

  4年裏,李政帶領技術團隊在臺山核電項目建設中共開發國家級專利44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各類型工法23項,參編行業標準兩項,撰寫發表各類技術論文60余篇,獲科技進步獎23項,打破了國外在核電領域的多項技術壟斷。

  “第三代核電技術是由原核電堆型發展過來的,安全係數要求更高。其安全係數,即核反應爐發生一次核泄漏事故的概率,要小于10的負6次方根元。”李政向記者介紹道。

  面對技術國産化、材料本地化、設備自主化、無同類型建造項目參考等巨大挑戰,在李政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幾乎每天泡在現場,無論刮風下雨、烈日暴曬,李政都在現場檢測每一道工序的完成情況。

  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帶來了回報。“中國核電技術在進步,1997年竣工的大亞灣核電站是外國工程師主導的,我們給外國人施工。現在國內核電行業人才也多了,項目基本是我們自己主導,自己設計。”李政説。

  團隊:“政”能量帶出創新工作室

  在臺山核電項目施工現場,李政帶出了一個創新工作室,領著一幫二三十歲的青年在技術創新領域一路向前。

  徒弟們眼中,他們學到的不僅是老師的專業知識,還有他的以身作則的專業精神。臺山核電項目技術部經理助理李強回憶,為了驗證用于樓梯間施工的自制爬錐和爬錐扳手的可行性,李政親自帶著團隊去反應堆廠房查看。施工高峰期的廠房內本就空間狹小結構復雜,即使熟悉圖紙的人員進去,也要摸索著進出。可一到現場,李政便如魚得水,穿梭于廠房各式架體間,年輕的徒弟們都趕不上他的步伐。“廣東的夏天潮濕悶熱,最高氣溫常常衝破40攝氏度,廠房裏更像是個熔爐,試驗完成從廠房出來,他已汗滴如雨。”李強告訴記者。

  2010年4月18日,2號核島筏基澆築成功完成,創造了中國電力施工史上一次性連續整體澆築的最高紀錄。“一次性澆築整體性會更好,能夠更好的保證施工品質,減少後期運營過程中的核隱患。68個小時的連續澆築是施工人員通過換班完成的,我只是負責技術方面。”李政如是説。實際上,李強告訴記者:“這次澆築離不開李政總的技術指導,整個過程他都在,早上8點我們到施工現場時,他已經在那裏了,晚上10點我們離開,他還在。”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985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