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看! 大國工匠種子在這裏

2016年05月13日 14:00:16 來源: 工人日報

  選手參加高職組嵌入式技術與應用開發比賽。 新華社發 劉東岳 攝

  “這叫魯班鎖。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立起來,代表了我國工匠的智慧。”

  走進位于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博物館,大廳正中間的“魔方”格外醒目。

  2008年,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各地參賽選手2000余人,2015年這一數字為3.4萬余人。2008年,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活動的學生達數10萬人,2015年已發展到基本覆蓋3000萬名職業院校在校生。

  5月8日,以“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為主題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全國職業教育周在天津開幕。在激烈的技能賽場上、在豐富的職教論壇裏、在新鮮的學生展覽處、在有趣的體驗活動中……《工人日報》記者感受到工匠精神在洋溢著熱情的年輕人身上落地生根,又目睹了職業教育與中國産業升級的巨大牽連,還見識了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變化前沿。

  把選手拉到工廠,可以直接上手

  橙色機械手、藍色立體倉庫、黃色AGV小車、白色固定傳送線……在五顏六色的機械設備圍繞中,河南新鄉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周明亮坐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的一張椅子上,雙眼緊緊盯著電腦螢幕。

  5月10日,周明亮和他的兩名同學,與其他來自全國各地職業院校的43個學生團隊,一起參加了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比賽”。4個半小時中,他們要完成從機械裝備、電器連接、參數設置到調試編程等一係列任務,最終讓工業機器人模擬生産線,進行物料搬運和碼垛。

  “這比去年比賽首次舉辦時多了8支,可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在高職院校中得到了普及與發展。”現場的裁判員説。

  “比賽完全模擬工廠制造單元。工廠裏什麼樣,我們比賽現場就什麼樣。”本次比賽的裁判長,南京工程學院教授汪木蘭説,作為去年開始設置的項目,工業機器人應用比賽設置的出發點就是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只有模擬工廠真實生産環境,真刀真槍地比賽,才能真正檢驗出學生水準。”

  “比賽的內容就是生産的一部分,如果把這些選手拉到工廠,完全可以直接上手。” 河南新鄉職業學院的帶隊教師趙清江説,技能大賽的項目設置與實際結合得非常緊密,而且緊盯行業熱點與前沿。

  蒙上眼睛,天津職業大學的馬冉端坐于電腦前,她的手指翻飛處,鍵盤劈啪作響。這邊話音剛落,那邊文稿已被錄入。比賽中,馬冉和同伴的正常實時記錄速度達到每分鐘280字,蒙眼速錄達到每分鐘180字,準確率高達98%~99%。最終,馬冉和另外兩名同學,憑借優異表現,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一等獎。“這項比賽其實很考察選手的耐心和細致。其實,專注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極致。我覺得這就是工匠精神。”馬冉説。

  從展示內容、項目設置、比賽內容再到選手考核等各個方面,本次技能大賽以及職業教育周無不體現著對工匠精神的著力與弘揚。

  汪木蘭告訴記者,比賽更要求學生擁有規范的生産操作。這看起來是形式,“但形式裏面大有內涵。”一方面,這是現實生産的需要。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貫徹品質工程、精英生産等理念,對學生規范操作的職業素養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操作規范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工匠精神是由方方面面的細節組成的,不僅僅是高超的職業技能,更是良好的工作規范和職業素養。”

  “過去的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教育只見物,不見人。”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副會長李小魯在職業教育周期間舉辦的中國職教現代化論壇上説,我們應該把工匠精神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精神標桿。“職業教育,不僅要傳藝,更要傳心”。

  學生技能必須跟上産業的發展

  工業設計、雲計算、工業機器人、三維建模、3D列印、物聯網、嵌入式技術……奔走于今年技能比賽的各個場地,記者感受最深的一點是:這些比賽緊貼産業實際和當前熱點。

  5月8日,在天津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嵌入式技術與應用開發比賽”的現場,參賽選手必須在4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完成讓小車出庫、自動識別並按指示行走、啟動照明燈等各項指令。

  嵌入式技術實際上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就是通過在晶片裏嵌入軟件,讓車子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汽車、航空航太等多個領域都要用到。”總裁判長梁長垠説,今年比賽的主題是智慧交通。

  “現在的産業分工越來越細,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學生技能必須跟上産業的發展。” 梁長垠告訴記者,比如現在的晶片已經發展到奈米級別,一個單片機上往往有上百個管腳,最小的只有針尖那麼大,只要出一點錯,整個單片機就報廢了。

  事實上,歷年大賽的賽項設置都會根據産業轉型的風向進行調整。2010年“雙十一”,線下業務跟不上線上的海量訂單,同年大賽設置了“現代物流”賽項;2015年,面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大賽設置了“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當“互聯網+”成為全社會潮流時,今年大賽開始引進雲計算、大數據與現代制造業結合等賽項。

  趙清江把技能大賽看成是行業的風向標。“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行業的最新動態,從而不斷調整我們自己的教學重點和方式。以賽促學,以賽帶練。”

  大賽對學校帶來的變化,可以很明顯地從該校專業設置的變化看出來。去年,趙清江帶領學生參賽時,他們學校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還只有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今年參加比賽時,學校已經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的專業。

  大賽帶來的最大變化還體現在學生身上。去年,趙清江帶領的3名學生獲得了一等獎,有兩名已經確定要去富士康工作,他們的起薪在5000元到6000元之間;還有一名學生被一家企業招去,當作後備人才培養,“準備將他送到德國繼續深造,回來後再為企業服務”。

  見識職教改革新成果

  大賽不僅僅是學生切磋技藝、提升技能的舞臺,更是觀察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水準的一個窗口。

  “我們教學載體的選擇就直接源自大賽。”在三維建模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的比賽現場外,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帶隊老師徐家忠説,“與此同時,大賽又是檢驗我們課程教學成果的方式。”

  在徐家忠看來,大賽就好像一座橋梁,將企業需求與教學需求,大賽內容與教學內容,大賽標準與實訓標準很好地連接起來。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副院長李富森説,大賽本身就是校企合作的産物。通過大賽,學校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與各行各業緊密合作的力度得到加大,學校的專業設置更能貼近區域經濟發展,為産業轉型升級服務。

  當參賽選手們熱火朝天地激烈比賽時,關注不同領域、學術觀點各異的專家學者也齊聚一堂,仰望職教發展的天空。

  “職業教育不能是斷裂的教育,要使每個人都有上升的空間,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要輸送出去,根據個體的需要決定是否再回來接受教育”。

  從職教現代化論壇到食品安全與營養産教對接會,從國際化專業教學成果交流到智能制造産教對接,像現代學徒制分享會這樣的論壇,貫穿了整個職業教育活動周。

  “在這裏,可以看到中國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一位與會者説。

  有宏大命題的探討,也有具體經驗的分享。在5月10日舉行的現代學徒制實踐成果分享會上,教育部高職發展處處長林宇向在場的觀眾發問,“校企合作中,為何會學校一頭熱,企業一頭冷?”他停頓了下,然後斬釘截鐵地説,“我看關鍵問題是要讓企業從為你培養變成企業為自己培養。”(周有強)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980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