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北冰洋”的打假煩惱

2016年01月06日 08:20:15 來源: 人民政協報

對于上世紀80年代之前出生的老北京來説,打開瓶蓋就呲呲冒著氣泡的“北冰洋”汽水是他們難以忘懷的美味。然而,自2011年“北冰洋”品牌復出之後,這一品牌的掌舵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奇就一直為打假而苦惱。在1月5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李奇呼吁完善立法,提高違法代價,讓假冒山寨行為無處遁形。

會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李奇講述了他的打假維權之路。李奇説,2011年從外資手中購回這一民族品牌後,他們花大力氣對汽水的口味進行了研發,並對原有的包裝玻璃瓶進行了精心修改設計,

很快得到了北京消費者的熱捧。然而,就在2013年他們對包裝瓶的外觀申請專利時,卻發現有一家在香港注冊的企業克隆了他們的包裝瓶在市場銷售飲料,“這家企業用的瓶子和我們差別微乎其微,為此我們向法院申請維權”,李奇説,讓他沒想到的是,對方卻反過來告他們的包裝瓶是先使用後申請專利,違反相關法律程式。“我國專利保護的原則是誰申請誰受益,而不是誰原創誰受益,而且,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專利法對産品外觀形狀的保護細致到局部,但我國沒有,比如這個瓶子,只要外觀上跟我們差個幾毫米都不算侵權。”李奇説,這讓他們的維權在法律上遲遲得不到公正的結果。後來,“北冰洋”汽水在市場競爭中將這家企業同樣包裝的飲品擠出了北京市場。“但這家企業重新注冊了一個牌子在外地市場銷售,我們也沒有辦法。”李奇頗為無奈地説。

除了非法生産的企業,“北冰洋”汽水打假還要面對層出不窮的黑作坊。“我們汽水的瓶子是要回收的,一些沒有生産資質的小作坊就把瓶子收集起來制作假冒偽劣的‘北冰洋’汽水”,李奇告訴記者,他曾跟著執法部門到這些小作坊看過,臟兮兮的屋子裏亂七八糟地堆著空瓶子,看不見任何清潔消毒程式。在法律上,現場違法貨值要達到5萬元才能作為刑事判定依據,執法部門只能將這些達不到立案標準的小作坊搗毀,搗毀一處,又冒出一處,至今這個問題依然沒得到徹底解決。為此,在會上,李奇建議降低假冒偽劣行為的立案標準,加大刑事追責,同時還要建立大數據管控係統,重塑“尊重原創、抵制假冒”的價值觀。

【糾錯】 [責任編輯: 華政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599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