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為了大夥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菜——記最美基層幹部李春生

2015年12月14日 15:32:52 來源: 新華網

(最美基層幹部)為了大夥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菜
——記天津薊縣農業局蔬菜站副站長李春生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 冬日在菜市場上,除了蘿蔔白菜等傳統冬季菜,西紅柿、黃瓜及各種葉菜大大豐富了百姓的餐桌,這得益于溫室大棚的普及。在圍繞蔬菜種植和溫室大棚技術推廣、節能省工大棚研發方面,天津薊縣農業局蔬菜站副站長李春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農民親切地稱為“李大棚”。

  李春生有一本特殊的相冊,近百張相片裏幾乎全部是溫室建造、蔬菜種植的內容。從事農技推廣30多年來,他首創西瓜嫁接栽培技術並推廣33萬畝,引進新品種169個、新技術31項,自主研發創新技術11項,獲專利授權4項,曾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全國“雙學雙比”優秀科技服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李春生與大棚“結緣”始于1993年。當時天津薊縣引進了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技術,結束了本地冬季不能生産喜溫蔬菜的歷史,而帶來這項技術的是3個山東農民。在蔬菜站當了多年農技員的李春生得知這一消息既驚訝又不服氣:“山東農民都能幹,我為什麼不行?”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決定:駐村學技術,幫農民建溫室。

  “就是那年,我拿個相機一邊學一邊拍,墻體怎麼建、立柱怎麼連、棚膜怎麼鋪,每一個環節我都拍了下來。”李春生説。1994年,山東師傅走了,李春生開始獨立包村指導,他要負責林莊戶村24個溫室的建造與蔬菜生産。

  “第一年是個大考驗,相冊派上了用場!每天晚上我就對著相冊,想每個棚第二天該幹什麼,一家一戶一個環節也不能落。”李春生回憶道:“當年農民建個溫室要1萬多塊錢,要是幹不好,農民損失就大了。”

  就這樣,他沒白天沒黑夜地守在建棚場地,3個月下來,溫室終于建起來了。他每天一個棚一個棚地轉,指導農民進行蔬菜種植管理。一年下來,每個棚收入約1.5萬元,農民笑了,李春生心裏的一塊石頭落地了。

  “小李一心一意,成天不離棚,比我們自己還上心。”説起當年往事,村民陳佔池很激動。

  一炮打響,李春生被農民親切地叫做“李大棚”。8年來,他指導薊縣6個鄉鎮28個村630戶農民建造蔬菜大棚3650畝,騎自行車行程超過3萬公里。

  “正是這段時間,我與農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也積累了大量建造溫室的經驗。”李春生説。

  如何使大棚更加方便有效,一直是李春生琢磨的問題。2000年,李春生回到縣城後,又開始了新的思考:以前溫室都是外保溫,一下雪農民就要爬上去清掃,一下雨草苫還拉不上去,有沒有能讓保溫層在裏邊的辦法?經過刻苦鑽研、反覆實踐,李春生完成了新型日光溫室的結構設計,並建成國內第一棟內保溫日光溫室。

  高效節能型內保溫日光溫室結構的研制成功,使溫室內最低溫度比普通二代節能溫室提高3至5攝氏度,蔬菜産量增加30%以上,節省勞力20%以上。2012年,薊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成,李春生把工作地點搬到了這裏,悉心照料63棟現代化溫室大棚。

  寒冬季節,溫室裏清爽如春,滿目青翠。李春生對這一方天地到底有多愛?3年前,在女兒填報高考志願時,他説:“學園藝吧,我可以把這麼多年的經驗傳授給你。”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17453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