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怒吼吧!黃河》向全國人民發出抗擊侵略者的戰鬥號角

2015年08月07日 15:06:52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西安8月7日電(記者劉書雲、陳晨)“當年在延安聽過《黃河大合唱》演唱的同志們,想必記得那壓軸之作《怒吼吧!黃河》。演唱臨近結束的時候,那一陣陣震撼人心的軍號和大鼓聲,突出並強化了歌曲的內容,使人頓時熱血沸騰,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生前一篇回憶文章中,《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詩人光未然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舊址內,廣播中播放的《黃河大合唱》歌曲將人們的思緒帶回那個血與火的年代。70多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文學藝術的熱土,數以千計的“文藝青年”從各地奔涌而來。

  那時的延安號稱“歌咏之城”,從清晨到傍晚,從學校到機關到部隊,處處回蕩著歌聲,而魯藝正是這座“歌咏之城”的中心,匯集了一大批進步作曲家、作詞家,是抗日救亡歌曲的一大發源地。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母親河澎湃磅薄的氣勢、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慷慨悲歌,給了詩人光未然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靈感。

  “作為《黃河大合唱》8個篇章中的壓軸曲目,《怒吼吧!黃河》是最高潮。它以富于詩意和浪漫的筆調,以氣吞山河的氣勢,從中華民族的苦難入手,展示出危亡時刻全民族奮起抗戰、抗日烽火遍神州的壯闊圖景。《怒吼吧!黃河》是向全國人民發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號角。”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妮説。

  1939年首次演出後,《黃河大合唱》迅速傳唱開來,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跨過母親河的驚濤駭浪奔赴抗日前線,也有無數進步青年跋山涉水奔赴聖地延安,找尋民族救亡圖存的精神燈塔。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618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