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為了心中不變的信仰"——追記遼寧"治沙書記"董福財

2015年07月27日 15:28:5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瀋陽7月27日電(記者汪偉)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鎮北甸子村的“治沙書記”董福財走了。

  有人問:“他這輩子圖啥?”

  老書記的臨終遺願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希望自己能獲得“優秀共産黨員”的稱號。正是因為心中不變的信仰,老書記一生為公,樹起一座共産黨員的豐碑。

  因為治沙、修路成功,董福財成了名人,記者在其生前兩次採訪他,這個憨直中略帶“狡猾”的漢子,總能將話題引到政策應該怎麼支援村民種樹致富上來,對于自己的“事跡”避而不談。

  走進董福財住了40多年的低矮紅磚房,因為門外禦寒塑膠棚的遮擋,屋內顯得昏暗,棚頂的油氈紙還有漏過雨的痕跡。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怎麼也想不到這個讓全村致富的治沙能人,竟是如此清貧。

  看著歪倒在炕上的老伴,劉玉蓮説,他這輩子不顧身體,不顧家,一根筋帶著大夥幹。“説他沒能耐,他能管住事,能幫助人,能在沙坨子上種出樹,能讓村裏人擰成一股繩,要説他能耐大,把日子過得這麼窮。”

  説到董福財這輩子,老伴劉玉蓮既有女人對男人的崇拜,也有著數不清的埋怨和深入骨髓的心痛。“人家村主任孩子都能謀個好職位,我家孩子就是農民。”劉玉蓮説,“他胃痛不看病,要不是吃不下飯,還挺著。”

  董福財早在兩年前就有胃痛的毛病,村裏事情多,看病的事被一拖再拖,發現時已是肝癌晚期。當阿爾鄉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單位遼寧省直機關工委積極幫忙協調治療時,老書記卻堅持回家,“這病治不好的,不能再給組織添麻煩了”,是老董對組織上的答復。

  最終,董福財在家中病逝。

  在董福財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全村400多戶村民家家都來了人,自發送老書記一程。周邊縣鄉的數百村民也趕了來。

  “啥是共産黨員,老書記就是。”村民王輝動情地説,在老書記心裏,村裏的事和有困難的人是第一位的。村裏修路時下大雨,老董一個人冒雨用塑膠布把石灰、水泥遮上。村裏常有人向董福財借錢,老董有求必應。生病前外面村民欠他的錢足有三四萬元。“要不是因為生病,這些借款還不知道啥時還上呢。”

  在村民劉玉國看來,老書記這輩子最虧欠的就是家裏人。“有一次老董女兒家蓋房子,想砍兩棵樹,老董硬是沒讓。這樣不顧家,不窮才怪呢。”

  邢守龍説,在北甸子村,老支書把共産黨員的形象樹起來了。受老支書影響,年輕人踴躍申請入黨,村裏70余名黨員,其中一半是年輕黨員。

  與董福財接觸過的黨員幹部,更是從董福財那裏汲取了豐富的“政治營養”。阿爾鄉鎮鎮長孫猛説,自己上任之初,老董就給上了一課。當時下鄉調研,路上發現老支書頂著中午的烈日坐路邊吃飯。“我問他大中午為啥不回家,老支書卻説是為了看樹苗,怕給牲畜糟踐了,就憑這也值得我向他學習。”

  駐北甸子村工作隊的遼寧省直機關工委,春節前邀請董福財妻子、親屬和村民代表來到省委機關,講述老支書董福財的感人事跡,機關黨員幹部深受教育,有的被感動落淚。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偉説,工作隊為村裏送去真情的同時,帶回了汲取不盡的營養。“董福財這大半輩子無愧于入黨誓言,在艱苦的治沙一線樹起了黨員豐碑,值得每一位黨員學習。”遼寧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郭輝説。

  曾任林業幹部的彰武縣委書記劉玉學對老支書有著很深的理解和感情。“老書記身上這股子執拗勁兒,這一副熱心腸兒是彰武縣造林治沙人身上寶貴的閃光點。”劉玉學説,董福財身上體現出的精神恰恰踐行了“三嚴三實”,未來在老支書精神的感召下,全縣不僅要進一步堅定治沙造林的決心,還將大大推進全縣社會經濟的發展。

  老書記走了,他的遺願得到了滿足。

  在董福財去世後,中共遼寧省委追授董福財同志為“優秀共産黨員”。

【糾錯】 [責任編輯: 白羽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605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