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90年90個第一丨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開辟革命新天地

2017年07月05日 15:35:39 來源: 新華社

    這是井岡山的毛澤東故居——茅坪八角樓(資料照片)。半個多世紀以來,88歲的井岡山老人毛秉華始終堅持幹一件事——宣講井岡山精神。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曾擔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21年的毛秉華,被稱為“井岡山精神第一宣傳員”。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題: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開辟中國革命新天地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解放軍報記者張磊峰

    半個多世紀以來,88歲的井岡山老人毛秉華始終堅持幹一件事——宣講井岡山精神。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曾擔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21年的毛秉華,被稱為“井岡山精神第一宣傳員”。

    毛秉華説,井岡山道路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此星火燎原,從勝利走向勝利。

    “此前,共産黨人鬧革命屢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毛秉華説。

    關于根據地的重要作用,毛澤東曾有一非常形象的比喻:革命要有根據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沒有屁股,便不能坐下來。要是老走著、老站著,定然不會持久。腿走酸了、站軟了,就會倒下去。

    “部隊剛上井岡山時,面臨極端困難的局面。”毛秉華説,當時只有一個團700多人,不少人認為紅旗打不了幾天,有些人正是在這種思想支配下脫離部隊的。

    為從理論上闡明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回答“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排除錯誤思想的幹擾,引導黨和人民朝著勝利的道路前進,毛澤東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徐飛説,到1928年2月,在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領導下,中國工農革命軍幫助地方重建地方黨組織,改編地方武裝,加強軍隊建設,組織發動群眾在茶陵、遂川、永新、寧岡等地開展打土豪籌款子的遊擊暴動,先後建立茶陵、遂川、寧岡三個縣的紅色政權,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部會師。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6月改稱紅4軍。

    朱毛會師之後不到一個月,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成立,同時成立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在區、鄉各級普遍建立黨的委員會和蘇維埃政權。

    與此同時,紅軍在赤衛隊和人民群眾配合下,接連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剿”。至1928年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以及遂川、吉安、安福等縣的部分地區。之後,又打破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兩次“會剿”。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後,彭德懷率一部紅軍留下堅持井岡山的鬥爭。

    “井岡山鬥爭只有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毛秉華説,在這一時期,為了中國革命這面旗、這條路,有4.8萬共産黨員和革命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井岡山鬥爭盡管時間不長,但意義極其重大。中國共産黨人圍繞動員人民、組織人民、武裝人民,創造了一整套寶貴經驗,為黨在全國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提供了方法、指明瞭道路,保證了中國革命沿著農村包圍城市這條道路走向勝利。

    1949年,從“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走來的那支紅色大軍,最終奪取了全國政權。

【糾錯】 [責任編輯: 王楠楠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9648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