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四項國家戰略與一個人的長徵

2017年05月27日 09:05:27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四項國家戰略與一個人的長徵

    ——擁軍模范楊洪民幫扶老兵就業創業加快企業“民參軍”步伐的啟示

    1

    “黑匣子”帶來大效益 邊海防催生好創意

    創新 創業寶典與“參軍”杠桿

    2004年,擁軍模范楊洪民在山東濟南創業時,組建了只有8個人的精幹團隊。他們從醫療器械研發起步,開始了“原始創新的長徵”,第一道技術難題竟然是電子元件焊接。原濟空部隊一位轉業的技術幹部及時伸出援手,提供了幫助。

    脫密後的軍用黑匣子技術,為楊洪民帶來巨大效益——幾乎摔不壞、砸不爛的電子元件焊接。當大家為産品銷路發愁時,原南京軍區有關部門又送來了“及時雨”:由楊洪民和他的創新團隊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援,在邊海防部隊組織醫療設備惡劣環境下損毀試驗,這一機會及時彌補了産品的缺陷。從那時起,楊洪民下定決心,將來有機會一定報恩,幫老兵就業創業。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楊洪民倍感振奮:短短數年間,他與創新團隊不懈努力,相繼取得71項專利與著作權,所在企業還獲雙軟認證,成長為通過ISO認證的醫療設備生産高新技術企業,一批老兵愉快地在這裏就業創業。

    創新驅動是什麼?撫今追昔,楊洪民感慨良多。而今,他更堅信一個道理:創新驅動是國家戰略,是老兵就業創業寶典,也是企業撬開“民參軍”之門的杠桿。

    2

    偏遠鄉鎮辛苦摸底 真行動才有真理解

    扶貧 就業舞臺與“參軍”磨刀石

    走在西北幹渴的土地上,楊洪民對“喊叫水”“上下水”等地名有了一種刻骨銘心的體驗。奔波在西藏、新疆廣袤的疆域,他見識了肺氣腫、膽囊炎、碘缺乏等地區常見病。

    貧困原因縱然千差萬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不可忽視。楊洪民和他的團隊歷時6年,完成了一次當代“醫療長徵”,深入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踏訪100多個縣140個偏遠鄉鎮,行程達20多萬公里,這也讓每個人對當年紅軍長徵有了真切體驗。期間,楊洪民義無反顧地擔起了那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扶貧。

    幾年來,楊洪民和所在企業累計向貧困地區捐助價值500多萬元的攜帶型醫療設備。當精準扶貧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他認真研讀領會,團隊與企業發展思路更加靈活而宏闊:“六個精準”決勝扶貧攻堅,其一是“因村派人”精準;如果採用醫療扶貧+精準派人的創新形式,轉業復退軍人這個特殊群體無疑是最佳選擇。

    楊洪民解釋説,老兵優勢在于政治覺悟強,吃苦耐勞,與人民群眾感情深厚。實踐告訴他,對民企而言,扶貧還是一塊寶貴的磨刀石,能夠不斷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持續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為企業“民參軍”創造條件,夯實人才基礎。

    3

    田間地頭的“拖拉機” “打不爛”的野戰醫院

    健康 中國夢強軍夢的根基

    到2030年,國人平均預期壽命79.0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意義絕不僅限于此。奔波在“醫療長徵”路上的楊洪民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日益感受到肩上這副擔子的分量和意義。

    真正讓他和創新團隊揚名立萬的,是2014年4月推出的血液分析儀、血液細胞分析儀和尿液分析儀等攜帶型醫療器械“八件套”,可廣泛用于常規體檢、衛生查體和健康養老。

    “八件套”優勢在于尺寸小、攜帶方便,能快速展開作業。它還告別了壇壇罐罐,適于簡陋條件、惡劣環境下使用。國家衛計委一位司長表示,“大醫院高端醫療設備就像行駛在高速路上的賓士寶馬,‘八件套’就是顛簸在田間地頭的‘拖拉機’,農民朋友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值!”

    原第二炮兵某部在小散遠單位試驗,兩小時可完成近百人300多項體檢,並即時自動生成和上報體檢結果。一位軍醫稱讚:抗摔打、耐損毀的“八件套”加上X光機和B超機,可構成一所“打不爛”的小型野戰醫院。

    “共建共用,全民健康。”健康直接關聯中國夢強軍夢:對社會而言,健康是生産力;對部隊而言,健康是戰鬥力。楊洪民欣喜地表示,在健康中國戰略下行動,只要老兵們不挑不揀,就能到醫療扶貧一線實現就業創業。這是一條值得傾注心血的希望之路。

    4

    “雙百”工程情係民生 義無反顧助推“雙創”

    融合 “民參軍”“軍轉民”的春天

    今年5月,楊洪民和他的創新團隊決定投資8000萬元,啟動“雙百”工程:100臺新車均配備攜帶型醫療器械“八件套”,組成醫療體檢車,奔赴偏遠山村、長徵沿線地區和邊防海島,為更多軍民提供健康查體和醫療服務;經有關部門批準,每臺醫療體檢車配屬一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集中培訓上崗,共計扶持100名軍轉幹部就業創業。

    此前,楊洪民所在企業已經錄用了36名老兵。此番擴大規模,贏得山東省、濟南市高度肯定。前不久,經楊洪民倡議發起,全國各地十余家企業共同組建一個軍民融合技術研究院,30多名專家學者應邀加盟。有關領導現場考察後表示,研究院憑實力可爭取入圍工信部“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軍地專家聯合調研也認為,楊洪民所在企業完全夠格入選國家發改委《“民參軍”企業推薦目錄》。

    面對這些褒獎,楊洪民表示,一定爭取當好橋梁,在“民參軍”“軍轉民”的春天耕耘播種,走好新的長徵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他所在民營企業被一家國企並購,雙方攜手向軍隊後勤保障和裝備制造領域邁進。“舞臺大了,責任更大,幹勁一定不松。”全力助推“雙創”,楊洪民對更多老兵的就業創業前景充滿了信心。(楊文朔 武景生 記者 董強)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62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