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兵的初心,伴他們一路前行

2017年05月22日 11:18:31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兵的初心,伴他們一路前行

    對北部戰區陸軍某部百名“提幹生”成長情況的追蹤與思考

    這些天,“提幹生”盧志新上研究生的故事,在北部戰區陸軍某部引發熱議。

    從盧志新的軍旅軌跡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種精彩:從學習中提升自己,將提升的能力運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的平臺繼而進一步提升自己。這種良性迴圈,讓盧志新不斷蛻變、不斷前進。

    記者前不久對北部戰區陸軍某部近百名“提幹生”成長情況進行了追蹤調研發現,盧志新于他們更像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了“提幹生”們在堅守什麼、在追求什麼、在期盼什麼。

    “你沒啥發展後勁了,咋還這麼拼”

    伴著穿透晨霧的號角,伴著連隊官兵的整齊步伐,某旅坦克四連連長宋東光又一次跑在五公里隊伍的最前面“帶步子”……

    一身泥土的他,似乎與當兵時並無二致,唯一能讓人察覺的是爬到眼角的皺紋和豎在脖前磨舊了的“一杠三”軍銜。

    誰能想到,宋東光在基層已經幹了17年!

    和眾多“提幹生”一樣,他也因學歷較低、經歷單一等問題,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當戰士7年,等到他保送上軍校兩年後回部隊當排長時,已經26歲了。和同年畢業的軍校生、國防生比起來,他比別人整整大了三、四歲。

    輸在了起跑線後,在任職上也沒佔“便宜”。當排長3年,當連長又近6年,換別人可能早就待不住了,可宋東光幹得特別歡。

    “你沒啥發展後勁了,咋還這麼拼?”有人不理解。宋東光回答:我當兵就在四連,提幹後又回到四連,對連隊的感情特別深,幹不好對不起老連隊!

    “這些年,很多人都説‘提幹生’沒有發展後勁,我們先不去管究竟有沒有發展後勁,只問一點:我們要那麼多後勁幹什麼?”頗有見地的宋東光曾專門做過一個統計:自己所在單位現任師、團職領導幹部中,軍校生佔83.1%(含戰士考學和地方青年考學),“提幹生”佔4.2%,國防生佔12.7%。

    拋開軍校生原本基數就大的實際,國防生的發展後勁看起來比“提幹生”好,可他們第一任職的成才率卻遠低于“提幹生”。某旅旅長劍嘯一針見血地指出:都説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好士兵都能當將軍嗎?

    從這些數據裏可以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成才率,不可能人人都成才;二是軍隊建設需要各個層次的人才,既需要統領千軍萬馬的將帥,也需要敢打硬拼的連長、排長。

    這句話説到了宋東光和眾多“提幹生”的心坎上——“提幹生”最大的優勢就是對部隊感情深、扎實肯幹、第一任職能力出色,雖然不少人到營、連一級就“到頂”了,可大家工作積極性比誰都高。

    前不久,該旅組織優秀幹部評選發現,受表彰的連隊主官和排長中,“提幹生”佔了一半以上。

    “不願為自己拋光加亮,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跟石頭一樣”

    3年兩立一等功!提起某旅連長李慶昆,在全旅乃至北部戰區陸軍都是一個傳奇。

    獎牌背後有啥故事?面對提問,李慶昆並沒有大講特講如何在全軍比武中奪得第一的故事,而是將一枚旅裏頒發的“蘇寧獎章”遞到記者面前。

    胸前已快挂不下獎牌的他,為何如此看重這一枚?原來,這枚獎牌是他負責旅裏一項理論成果攻關和數項裝備技術革新後,被單位授予的。

    獎牌雖小,凝結的技術含量卻不低。“它預示著我軍旅人生轉變的開始!”李慶昆説,“以往的獎牌,大都拼的是身體素質、體能技能和意志耐力;這枚獎牌代表的卻是,身為‘提幹生’的我,也有專業技術方面的斬獲了。”

    可見,“大功連長”李慶昆不想被人一直定義為僅能靠體能制勝的比武冠軍。提幹後,他始終注重學習充電,先後探索出信息化條件下指揮通信“五步法”等成果。

    如今提起李慶昆,很多人都忘了他是提幹“出身”。談起這,李連長感慨地説,“出身”決定不了一生,要想有發展後勁,必須靠學習改變命運。

    這一理念,如今已深入眾多“提幹生”的骨髓。某旅教導隊副中隊長樊帥,當兵期間就自學考取函授專科學歷。被提幹保送到陸軍軍官學院後,憑借專科文憑,他按規定申請攻讀本科內容,經過刻苦學習一舉拿到了本科學歷。

    畢業回部隊,樊帥並沒有停止學習。這幾年,他不僅多次被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標兵”,還參與編寫全軍維和訓練大綱及教材,參與負責冬戰冬訓理論成果攻關,成為部隊冬訓指南。

    該部“提幹生”中,像李慶昆和樊帥一樣,靠努力學習打破“提幹生”桎梏的還有很多。

    “提幹生就像金子一樣,起初熠熠發光,但隨著時間的拉長,很多人不願為自己拋光加亮,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跟石頭一樣。”某旅坦克二營副營長劉永利對記者説:“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既要看客觀,更要靠主觀。我們‘提幹生’只有主動學習、善于學習,才能跳出發展後勁不足的束縛!”

    “我們追夢轉身的同時,領導也許應該轉變思維”

    誰能想到,一個優秀的標兵連長,竟在正連的崗位上就打算轉業!

    “現在想起來,當時一個看似正確的決定,卻是做錯了。”收到轉業報告時,某部領導不禁扼腕嘆息。

    原來,兩年前,恰逢該單位赴某地執行任務。面對險重的任務,領導“點將”讓最優秀的三連連長參加。此時,提幹出身的三連連長正準備到院校學習,補齊學歷的短板。

    “自己學歷低、基礎薄,要是錯過了這個深造的機會,可能就再也不會有了……”接到命令,三連連長盡管心裏不是滋味,但他還是堅決服從命令,與戰友一起高標準完成了任務。

    果然,三連連長錯過進修的黃金期,又趕上單位轉隸換裝的改革期,面對熟悉的營區、陌生的裝備,他變得要專業沒優勢、要發展沒後勁,很快便觸及職業的“天花板”……

    這一紙轉業報告折射了什麼?“多年來,我們總覺得‘提幹生’沒發展後勁,于是習慣了光使用、不培養,使他們學習成長的幾率大大降低。”該部領導深刻反思:軍校生、國防生發展後勁大,既有他們初級學歷教育高的優勢,是不是也有我們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他們學習機會的原因?

    “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熟知的《中國好聲音》節目給了我們很大啟示。”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一位領導感慨地説,“《中國好聲音》一改過去面對面看的慣性做法,通過背對考生用耳朵聽的方式,克服了過去看外表先入為主的問題,真正讓那些有好聲音的選手脫穎而出。”

    一個轉椅子的動作看似簡單,但背後思維理念的轉變何其困難。某特戰旅“提幹生”、營長徐忠海説出了眾多“提幹生”的心聲:我們追夢轉身的同時,領導也許應該轉變思維,敢于為我們撕下“貧學”的標簽,在選送入學、豐富經歷、提拔任職等方面給予同等的機會。

    給我一個舞臺,還你一片精彩。踏訪該部多個單位發現,不少領導幹部的理念正在悄然發生著轉變。

    某旅高級工程師梁利就是一名“提幹生”。今天的他,多次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被評為全軍作戰部隊優秀人才。談起這些成績,梁利激動地説:“如果沒有領導9次送我到院校、研究所、裝備研發單位學習深造,就沒有我的今天!”

    梁利這句發自肺腑的話,讓正準備論文答辯的盧志新躊躇滿志。他在提幹同學的微信群裏發了一句話:兵之驕子,你的未來不是夢!同學們,努力吧!(劉建偉、姜嘉霖)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憬杭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12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