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軍營觀察:從修建訓練場看軍民融合難在哪

2017年03月21日 14:10:44 來源: 解放軍報

舟橋官兵正在架設浮橋。 楊輝 攝

    從修建訓練場看軍民融合難在哪

    ——洛陽市政府與駐地舟橋團的一次融合經歷

    解放軍報記者胡春華、特約記者楊西河、康克

    在3月的春光裏,位于黃河中段、洛陽市西北的白鶴渡口,盡染著春的訊息:岸上,無際的麥田從冬眠中醒來,棵棵青苗挺直了腰桿在微風中搖曳;堤坡,成行的楊柳吐出清脆的嫩芽悄然爬滿枝條;黃河的水已不再冰冷,波光粼粼的水面引來成群的鴛鴦野鴨……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日美景不勝收。

    第20集團軍某舟橋團新落成的渡河訓練場再為這裏平添一景。這一軍民融合的“傑作”,吸引著成群結隊的踏青遊人駐足觀光。

    這個渡河訓練場,長有數公里,寬從黃河南岸到北岸,既有岸上戰備通道、陸地障礙場、吊裝場,還建有碼頭、泛水場、水上障礙場、以及作戰指揮平臺,能滿足舟橋部隊團級規模的所有專業訓練,同時具備承辦舟橋專業國際軍事競賽的條件,3至4個國家代表隊可同步展開作業,建成後的觀禮臺能容納3萬觀眾現場觀摩。

    望著這一“傑作”,作為一團之長的李亮十分自豪。但在他心裏,收獲更大的還不僅僅是這個訓練場,而是軍民融合的分量。

    修建渡河訓練場的一幕幕又浮現在他眼前——

    傳統訓練場因建黃河大橋被攔腰斬斷

    白鶴渡口,古今聞名。相傳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紂由此渡河。

    作為全軍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該團從1978年起就扎根在這片水域。

    2015年3月初,李亮帶領部隊像往年一樣來到白鶴渡口,展開為期4個月的強化訓練。他們中間由訓練尖子組成的集訓隊,要在當年7月赴俄羅斯參加“開闊水域”國際軍事競賽。

    然而,一紙公文打破了這裏的秩序。

    4月初,洛陽市政府出臺《關于建設洛陽市吉利快速公路通道的方案》,計劃穿越白鶴渡口,修建一條新的黃河大橋,為兩岸群眾提供便利。然而,相關領導在視察工程現場時發現,《方案》裏計劃穿越的白鶴渡口,正是該團渡河訓練場的正中央。

    看到市政府的《方案》和施工圖紙,李亮咯噔一下。他立即到現場查看:訓練場將被新大橋從中間劈為兩段,訓練場面積減少,舟橋部隊多為大型裝備,今後的輸送、訓練、作業展開受限,連排級的專業訓練也很難施展。而且離橋身很近,高難度的訓練課目很容易對橋身造成損傷,對軍地雙方都不利……

    然而,國際軍事競賽迫在眉睫,訓練不能中斷。況且,舟橋專業訓練對場地要求極為嚴格,水面、水深、流速等都有明確規定。5至7月份的黃河中段,流速平緩、水深適宜,正是舟橋兵訓練的黃金期。

    再説即將開工的黃河大橋,建材齊備、人員到場,也不能半途停工,兩岸群眾眼巴巴地企盼盡快通車。軍地雙方各有難處,各有其理,兩家一見面就吵得面紅耳赤。

    吵,不是個辦法。雙方不得不坐在談判桌上。

    市政府建議:訓練場最好搬遷。

    李亮不同意,眼前的訓練、比武咋辦?建一個訓練場談何容易!新址選哪?資金誰出?

    市政府有難處:大橋施工緊,群眾有企盼,佔用部隊訓練場,地方一定賠償。

    部隊堅持説:這不是錢的事,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渡河訓練場,訓練一天不能間斷。

    最後雙方商定,同意在白鶴渡口下遊2公里處選址,由地方出資為部隊重新修建。

   1 2 3 4 5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514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