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美學者:中國被誤認為軍事大國 其實實力很有限

2016年06月23日 10:08:29 來源: 環球網

    迷思3:中國沒有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

  文章稱,中國無疑有污染問題。幾十年的快速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中國的能源需求,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者。大量使用礦物燃料,特別是煤炭和石油,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者。

  所有國家都必須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和社會福利這些通常對立的優先考慮重點,但這個挑戰在中國尤其尖銳,從許多方面來説,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過去,中國一直不願損害經濟增長,但是國內對環境日益加劇的擔憂促使中國提高環境標準,並探索綠色替代方案。

  中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為了進一步減少排放,2015年中國宣布準備建一個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文章稱,中國繼續消耗著比世界其他國家總和還多的煤炭,但是其新興綠色産業也同時在將這個國家變成一個水力、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基礎設施項目上的大規模投資已經使水力發電成為中國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來源。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産商。2015年中國的風力發電能力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然而,中國在減少礦物燃料的消耗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2012年,中國的風力發電量僅佔其全部消耗的2.1%,而美國為3.7%,德國為9.4%。

    迷思4:中國的貨幣政策令其獲得了損害美國利益的不公平貿易優勢

  文章稱,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兩黨候選人都批評中國操縱其貨幣,但他們的聲明都錯誤地描述了匯率在國際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中國固定其名義匯率,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同樣選擇通過設定利率來幹預其國內市場。

  針對中國的大部分政治批評來自于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的合並。所有自己印鈔的政府都可以確定它們貨幣的名義匯率,但是實際匯率——對于貿易往來來説通常更重要——是由國內市場對國外市場的購買力來決定的。因此,名義匯率通常與貿易往來不相關。

  文章稱,歷史上,中國一直利用名義匯率的調整來實現價格穩定並解決就業問題。多年來中國一直尋求保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以促進出口拉動的增長,人民幣的幣值問題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隨著中國打算實現經濟的再平衡,進入一種更靠消費拉動的模式,其經濟政策也轉向促進人民幣的堅挺,這會降低進口産品成本,並鼓勵國內消費。渴望人民幣的堅挺可能還反映了提高這種貨幣在國際上的使用的願望。

  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承認出現在2015年11月,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國的加入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好處,因為這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在如何管控人民幣上有更大的透明度。然而,人民幣的國際化面臨著一定挑戰。為支援中國國內市場上的人民幣,中國採取措施開放該國資本賬戶,但這種做法給人民幣的幣值帶來了下行壓力。

  文章稱,國際社會不應當批評中國的貨幣政策,相反還應當鼓勵中國進一步削減貿易和投資壁壘。

    迷思5:中國沒有參與全球治理

  文章稱,在全球事務上的多邊合作為北京提供了展示其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承諾的機會。歷史上,中國一直抵制幹預行動,特別是可能損害國家主權的聯合國決議,但時代在變化。

  中國日益投身全球治理的一個最明顯例證可以通過其對聯合國事務的參與看出來。近幾十年來,中國從一個事不關己者,變成一個遲疑的支援者,再到如今成為聯合國內積極的領導者。中國現在是聯合國固定預算的第三大出資方,是維和預算的第二大出資方,而且派出了3000多人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文章稱,中國在對朝鮮制裁問題上的立場變化也證明了其在聯合國內所發揮作用的變化。在朝鮮進行飽受批評的核子試驗後,今年2月中國支援聯合國安理會對平壤採取幾十年來最嚴厲的制裁。

  中國還通過其經濟實力和慷慨解囊來支援全球治理。北京目前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融資方,通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新開發銀行(由金磚國家成立)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供支援。中國日益擴大的金融實力同樣使它得以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事務。

  文章稱,此外,北京還簽署了各種多邊協議,確保中國支援一些關鍵性的全球倡議。

   上一頁 1 2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084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