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政治學院“英烈子女班”學員群像素描

2016年04月07日 09:57:27 來源: 解放軍報

    沿着父輩的足跡奮力前行

    南京政治學院“英烈子女班”學員群像素描

學員們向新四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董澄 攝

“英烈子女班”新學員在軍事訓練基地新訓。路晶一 攝

    巍巍青山埋忠骨,熱血忠魂勵青春。清明節前夕,南京政治學院“英烈子女班”91名青年學員來到雨花&烈士陵園,開展“傳承烈士遺志,投身強軍實踐”教育活動。

    開辦“英烈子女班”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懷重視軍隊英烈子女成長的系列舉措之一。自2013年9月開班以來,南京政治學院“英烈子女班”已招收3批共91名學員,他們中既有烈士、因公犧牲人員的子女,也有被授予榮譽稱號或榮立戰時一等功人員的子女,其中74人的父親或母親為國捐軀。

    他們是英雄的後代,是紅色基因的傳人。3年來,在組織的培養和關懷下,“英烈子女班”學員的思想、學業和軍事素質進步明顯——91名學員全部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20餘人次受到嘉獎。

    愛黨愛軍是紅色傳人的生命坐標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英烈子女班”柯爾克孜族女學員庫都孜·庫爾班的MP3里,收藏着這首奶奶深情吟唱的歌曲,庫都孜·庫爾班動情地告訴記者:“76歲的奶奶雖然不會説漢語,但我卻是聽奶奶唱着這首歌長大的。”

    庫都孜·庫爾班的父親18歲入伍,在部隊培養下考上了軍校,畢業後成為一名長期戰鬥在反恐維穩一線的軍官,曾被授予“邊疆衛士”榮譽稱號,並獲得二級英雄模範勳章。

    “黨的陽光照我家,我愛黨就和愛自己的家一樣!”庫都孜·庫爾班告訴記者,她姐姐4歲那年突患疾病,胸骨嚴重凹陷,情況十分危險,做手術急需一大筆費用。就在全家瀕臨絕望時,黨和軍隊伸出援手——父親所在部隊不僅捐助手術費,還邀請專家為庫都孜·庫爾班姐姐主刀;黨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使她和姐姐能到內地中學的“新疆班”就學。

    “從軍報國,我要用行動報黨恩。”去年8月,原本收到某地方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庫都孜·庫爾班毅然選擇了軍校。庫都孜·庫爾班所在學員隊隊長楊建平告訴記者,入學以來,庫都孜·庫爾班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僅被評為“優秀團員”,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兩份入黨申請書。如今,熟練掌握漢語、英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5種語言的她,正下功夫研究黨的民族政策,爭取畢業後為促進民族團結作貢獻。

    一次次人生抉擇、一種種無私擔當、一個個平凡故事……展現出“英烈子女班”學員對黨的堅定信仰,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採訪中記者時刻感到,英雄的精神火種在學員心田點燃,紅色血脈在青年軍人的胸膛中延續。

    ——學員朱銳的父親朱桂全是海軍一級軍士長,獲得“愛艦精武模範士官”榮譽稱號,報考軍校前體重超重的他刻苦訓練體能,將體重從110公斤降至85公斤,最終順利跨入軍校大門。

    ——維吾爾族學員買爾旦江·買買提的父親是一名常年堅守生命禁區的邊防軍人。今年寒假期間,立志畢業後赴邊遠艱苦地區服役的買爾旦江·買買提主動來到駐地海拔5542米高的邊防連隊,和戰士一起站哨巡邏。

    精武強能是英烈後代的莊重誓言

    “英烈子女班”女學員趙晉的父親趙世民生前曾榮獲“獻身基層的模範指導員”“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等榮譽稱號。在彌留之際,趙世民用顫抖的手在日記中寫下人生夙願:“女兒要是我的兵就好了。”

    “爸爸,你的日記,由我來續寫!”去年底,學院舉辦“四會”政治教員實踐競賽,趙晉第一時間報名參賽,一舉奪得冠軍。繼承弘揚父輩們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爭創一流的拼搏精神,增強了英烈後代們精武強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同學眼裏,趙晉幾乎把所有能利用的時間全部用到了學習上——

    中午休息時間“加油充電”,晚上熄燈後加班加點讀書……入學以來,趙晉的學習成績在同年級學員中名列第一,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學員”,作為文科專業女生,她竟然還獲得全軍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

    “軍人就是要敢於爭先,成為利刃上的刀尖!”父親生前常説的一句話,成為女學員孫瑜陽恪守的“軍旅座右銘”——在學院組織的軍事技能比武中,她一口氣報了1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多個項目,並一舉奪得其中兩個項目的金牌,同時打破兩項學院紀錄。

    高高的個子、壯實的身體、炯炯有神的雙眼……從學員駱騰的身上,記者仿佛能看到他父親英武的身姿——他的父親在參加邊境自衛作戰時,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前沿陣地,手工排雷600多枚,開闢通道1200多米,榮立戰時一等功。1986年6月9日,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身負重傷,雙目失明。

    “穿上軍裝後,我越來越讀懂了你、理解了你!”駱騰在思想匯報中深有感觸地這樣寫到,“堅決發揚父輩堅貞不屈的戰鬥意志、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前不久,正在進行戰鬥體能訓練的駱騰飽受慢性胃炎困擾,為減輕腹部疼痛,他把武裝帶扎得緊了再緊,訓練間隙匆匆吃兩粒止疼藥便返回訓練場……學員隊領導告訴記者:駱騰軍體課目成績非常拔尖,作為訓練骨幹他還帶領“體能補強組”幫助戰友提高體能。

    “爸爸,在你一輩子都不願離開的軍營,我要用行動向你看齊!”這是女學員王雨晨在日記本中寫下的心語心願。在她的記憶裏,父親直到犧牲前幾天仍然每天加班到深夜……在學員隊組織的“沿着父輩的足跡奮力前行”主題演講活動中,王雨晨真情流露:“要對照爸爸的影子描繪軍人的‘好樣子’。”去年期末考試前夕,為提高文化課程成績,她每天裹着大衣、手捧熱水袋學習到深夜;為提高體能訓練成績,她主動加大訓練強度,400米的操場別人跑5圈,她堅持跑10圈……新學期開學,她獲得一張各課目平均分數94分的漂亮成績單。

    為國為民是軍營赤子的精神底色

    1996年8月20日,西藏林芝軍分區汽車隊隊長李時雲接到上級命令——前往墨脫運送救災物資。這位參加過邊境自衛作戰的老兵當時發着高燒,但他默默把開好的病假條裝進衣兜。

    17時30分,車隊行駛到一個險要彎道處,李時雲指揮前面6輛卡車安全通過。由於公路年久失修,當他駕駛的車輛通過彎道時路基突然坍塌。危難時刻,李時雲奮力將身旁戰友推出駕駛室,自己和卡車一起摔下140余米高的懸崖……女學員李洋每次憶起父親英勇犧牲時的場景,總是追思無限,淚雨滂沱。

    “學先輩品格做英雄傳人,這是歷史的重托,也是時代的呼喚……”一次次重溫父輩的事跡,使“英烈子女班”的學員們經受一次次靈魂洗禮,立志用行動擦亮青年軍人的道德名片——

    每逢節假日,“英烈子女班”的學員們總會來到駐地老年護理中心和幹休所,幫助老人打掃衞生、整理床舖、晾曬衣物,表演自編自演的小品,與老人親切聊家常,許多學員還用津貼費為老人購買營養品。

    每逢“學雷鋒日”,他們便走進街道和社區,為百姓和市民提供免費擦車、修車等服務,併發揮專業特長為學生輔導功課,傳授樂器演奏技藝……

    傳遞英雄愛,播撒英雄情。

    學員郝登波父親是一名犧牲的飛行員。他的手機裏收藏着近百張藏族孤兒的笑臉——每逢寒暑假,郝登波都要前往西藏,探望慰問結對幫扶的藏族孤兒。“長高了啊!”“要注意營養啊!”當把積攢的津貼費送到孤兒們手中,看到他們健康成長,他心裏便樂開了花。

    完成英雄未了的心願,是軍營赤子的追求;當好英雄精神的播火者,是軍營赤子的人生坐標。趙晉的父親趙世民逝世後,她和母親一起用部隊發給的撫恤金,在父親生前所在單位建立圖書室、創立學習成才基金,幫助戰士購買學習資料和書籍,數十名士兵因此受益考上了軍校。(記者 朱達、通訊員 董澄、李偉)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871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