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軍醫科普:紫外線治療的那些事兒

2016年04月05日 09:32:02 來源: 中國軍網

    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棱鏡觀察日光可分為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證明白光是由不同顏色,既不同波長的光線構成的,他出版了《光學》一書。19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Hershel發現了紅色光線之外有熱作用的光線,稱之為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Ritte對這一發現極感興趣,他堅信物理學事物具有兩極對稱性,既然可見光譜紅端之外有不可見的輻射,那麼在可見光譜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發現不可見的輻射。人們當時已知道,氯化銀在加熱或受到光照時會分解而析出銀,析出的銀由于顆粒很小而呈黑色。Ritte用一張紙片蘸了少許氯化銀溶液,並把紙片放在白光經三棱鏡後七色光的紫光的外側。過了一會兒,他觀察到蘸有氯化銀部分的紙片變黑了,説明這部分紙片受到了一種看不見的射線照射。這種在紫色光線之外可使氯化銀變黑的光線,稱之為“紫外線”。

    紫外線波長400~180nm,在光譜中波長最短,因而其光子的能量大且光化學作用強,較紅外線、可見光具有更多更復雜的生物學效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陽光的殺菌作用主要是借助于紫外線。不同種類的病原菌對化學殺菌劑和物理消毒的抵抗力有相當顯著的差別,但是對紫外線的抵抗力卻差異很小。結核菌是抵抗力較強的細菌,然而,用紫外線照射10分鐘即可殺死。也許是出于對紫外線的崇拜,2006年,美國科特維莫導演了一部名為《紫外線》的動作科幻電影,故事描述了21世紀的末尾,由于科技與文明的高度發達,一部分人類因為感染了“變種血友病源”突變成了“吸血一族”,他們具有非凡的速度、強悍的耐力和高度發達的智慧和人類文明對抗。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保護人類的英雄,她的名字叫紫外線(Utravolet),她有著驚艷的外表、火辣的身材和與“吸血一族”對抗所特有的本領,單槍匹馬去戰鬥,完成一些普通人類無法挑戰的高難度任務,最終戰勝了吸血一族。

    以上關于光物理學的進展,為之後的人工光療法的産生和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1890年烏克蘭一工廠的醫師艾瓦萊德利用電焊用的電弧發光治療疾病,並最早報道了電弧輻射的治療作用。1896年,丹麥醫生芬森制成了碳棒弧光燈用于治療,其提供的治療方法和經驗,推動了光療的發展。進入20世紀後,人工光療設備的研制取得了很大進展,産生紫外線的高壓汞燈、低壓汞燈、低壓汞熒光燈等設備研制成功,保證了紫外線生物學作用係統深入的研究和紫外線防治應用的廣泛開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863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