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英雄,永遠伴我們前行

2016年04月05日 08:59:47 來源: 解放軍報

    英雄,永遠伴我們前行

    ——來自部隊祭奠革命烈士的一組新聞

    連日來,重慶通信學院通過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堅定理想信念”活動,引導學員傳承紅色基因,投身強軍實踐。圖為學員在墓碑前祭奠英烈。劉葆旭攝

    英雄精神引領方向

    4月1日清晨,武警山東省總隊組織官兵前往河北滄州革命烈士陵園,為“獻身使命的忠誠衛士”張楠烈士掃墓。

    10時許,官兵來到滄州革命烈士陵園,面向墓碑整齊列隊,祭奠儀式開始。兩名禮兵向英雄敬獻花圈,官兵脫帽肅立、深情鞠躬、集體默哀。

    “張楠,我的好兄弟,我來看你了。”武警山東省總隊第一批駐索馬裏大使館警衛小組組長王蓬勃來到墓碑前莊嚴敬禮,淚水模糊了眼眶。

    “張班長,春節期間我們警衛小組7名官兵一起看望了咱爸咱媽,我們一定會好好盡孝,替你照顧他們一輩子。”敬獻鮮花後,張楠烈士的戰友輕輕撫摸着墓碑,久久不願離開。

    “當好兵,學張楠,主動看齊勇爭先……”張楠生前帶過的戰士陳忠立一邊向老班長敬獻鮮花,一邊流着淚唱起歌曲《好兵張楠》。

    “莊嚴的紀念,是一次記憶的喚醒,是一種觸動靈魂的激勵。”武警山東省總隊政治部副主任劉學軍告訴記者,“這次祭掃活動,既是對英雄的告慰,也是對官兵思想的洗禮。”(盧亞其 王鵬 解放軍報記者 趙波)

    英雄故事鼓舞士氣

    “傳承紅色血脈,錘煉血性膽氣……”3月31日,羅盛教烈士紀念館裏,陸軍第47集團軍某部官兵莊嚴宣誓,並在寫有“銘記歷史、緬懷英烈、苦練硬功、矢志打贏”16個字的橫幅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據介紹,每年清明節來臨之際,該部都會組織官兵走進羅盛教烈士紀念館,重溫烈士故事,激發官兵強軍興軍的責任擔當。

    該部是羅盛教生前所在部隊。儘管英雄已經犧牲了65個春秋,官兵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英雄精神一直在部隊傳承。去年,防化洗消連連長高紅亮參加高原演練時,面對從未接觸過的多種武器裝備,帶領保障分隊攻克5類10種高原防化洗消保障難題,創造多項高原環境下裝備洗消紀錄。

    英雄的精神,激發了官兵精武強軍的血性虎氣,激勵着大家在強軍興軍道路上奮勇前行。不久前,上等兵李玉潔在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中,不僅摘得教學法比武桂冠,還在集團軍各旅團進行了巡迴示範。總結會上,接過三等功獎章時,李玉潔説:“我驕傲,我是羅盛教生前所在部隊的兵!”(趙海龍)

    英雄壯舉激勵後人

    4月1日,張華烈士紀念碑重新移回他當年犧牲的地方。第四軍醫大學“張華連”300余名學員代表,向張華烈士紀念碑敬軍禮、獻花籃,表達緬懷與追思。去年,紀念碑因路政改造一度移至別處陳列。

    英雄因崇高而不朽,精神因傳承而閃耀。長期以來,第四軍醫大學以張華等典型為精神豐碑,引導青年學員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和報國為民的理想信念。年初以來,該校通過微講堂、微閱讀、微視頻、微動漫、微廣播打造教育“雲平台”,將張華烈士、華山搶險英雄集體、模範軍醫陳紹洋、“最美醫生”屈鐵軍等典型事跡重新創作,組織開展“點讚改革強軍先鋒”故事會,讓英雄壯舉激勵後人。

    如今,“張華傳人”志願服務隊的官兵,每到節假日便活躍在敬老院、兒童福利院,忙碌在校園內外的義診諮詢、義賣捐助現場。今年春節前,在返家的列車上,志願服務隊隊員安昭霖及時搶救了一名急性心梗的老人。事後,安昭霖説:“救死扶傷是習慣性思維,如果當時我不去救人,就不配稱為‘張華傳人’!”(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智軍 特約通訊員 檀琳)

    擎起英雄的火炬

    清明,很多人來到烈士陵園,給這些“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的英雄獻一束花、敬一杯酒,在緬懷英雄中尊崇英雄。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民族和國家因英雄而卓然挺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尊崇英雄就是守護我們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在國家面臨危難、民族遇到挑戰時,個人站在何種立場選擇何去何從,最能彰顯人的價值。從楊靖宇、左權、彭雪楓到黃繼光、邱少雲、王傑、雷鋒,英雄無不展示出為了人民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境界。

    尊崇英雄就是標繪時代前行的精神坐標。每個時代都造就自己的英雄,英雄之崇高,正在於他們是時代的精神高地。在英雄身上,凝聚着矢志不渝的忠誠、敢打敢拼的血性、愈挫愈奮的堅韌、默默奉獻的堅守、無私無畏的追求。這些精神是向上向善的動力,是文明發展的基因。追逐中國夢強軍夢,離不開這種動力和基因。

    尊崇英雄是因為英雄是民族復興的先鋒。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英雄輩出,支撐着中華民族歷經劫波卻始終屹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進程,處處浸染着英雄的鮮血榮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呼喚着更多英雄脫穎而出。

    “想到那些死難的烈士,我們沒有權利不努力工作,沒有權利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我們牢記周總理的這句話,高高擎起英雄的火炬,實現對英雄精神的繼承和傳承。(李秦衛)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8637401